Ⅰ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分別是哪裡人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
王昭君,姓王名嬙,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
貂蟬生於一說臨洮,一說米脂,一說忻州。
楊玉環唐代蒲州永樂人(陜西華陰縣人)。
Ⅱ 西施與貂蟬:誰是古代第一美女間諜
想想這薴蘿村,薴蘿就是我們說的薴麻,古代的衣服就用這玩意編織而成的,穿在身上,薄薄的、涼涼的、摩挲如沙,整塊就稱為紗布了,這地方多產麻布,估計西施這位村姑美女除了浣自家的紗、洗自家的衣服,也洗刷要賣到各村落去的紗布衣服,所以,經常在河裡鼓搗這些紗、經常引入注意,就可以理解了(要不出鏡頻率怎麼那麼高吶)。以此推測,西施在成為間諜之前,心靈手巧,天真純潔,因為常年幹活,手肯定有點粗糙,腳板據說就很大,也是幹活時常走山路踩河邊練出來的,可受這江南的天地靈氣浸染,更加靈秀,有山水氣息,難怪勾踐窮途末路之時,以文種的這一招用色情間諜,搜羅各處美女,一眼就認定了西施美女。此時的西施只有間諜的潛質,江湖人總結該招數為:沉魚。 臉蛋是漂亮,皮膚也吹彈欲破的完美,就是山野氣太濃,如果要進貢給夫差這個殺千刀的還不行,再說,也沒法達到「親善友好」的目的,於是乎,得進行地獄式的魔鬼訓練。西施既然被勾踐定義為色情間諜,自然就是以美色迷惑夫差,以情趣消磨對方,以日復一日的身心折騰來消耗對手,讓其掉進溫柔鄉,迷失本來的方向,讓其抓狂變態,迷失本來的品格。目的很明確,訓練間諜就主要練媚功、迷功、嗲功等,第一招,歌舞,第二招,聲色,第三招,床第。因為大腳,加練了一招木屐步伐,既掩蓋了缺陷,反而還增加了體態美,左扭右扭楊花擺柳。因為心口痛,加練了一招捧心術,結合臉部表情,顯露出病態美。當然訓練其他的內容,加入了范蠡等人,這是高度保密的事情,基本勾踐是因為范蠡、文種這兩個知道他太多賤格下流的事情,臉上兜不住,就早起了殺心,文種明知這個還心存僥幸落得個死不瞑目的下場,范蠡這小子在訓練西施時候就起了這個撤退的心思,畢竟幹了不少私活。 話說回來,西施經過嚴格訓練後,開始派到吳國開展間諜工作,基本其工作重心就是五陪一壓一掩,陪吃陪喝陪玩陪睡陪鬧,壓倒其他美女,掩護勾踐各式間諜。其他工作也輪不到她去做,吃屎有勾踐去做了,離間有文種、宰嚭,情報收集、練兵、搞特務有范蠡,所以西施擔當的任務比較單一,正因為如此,才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露聲色就把夫差迷得團團轉了,其任務就是讓夫差在不該做什麼什麼的時候都想著,不但不理朝政,還天天處於勃起激昂的狀態,只好到處發泄,殺勸諫的,霸中原,一回來就響屐、館娃宮到處盪,從早到晚,把身體掏空不說,把國家也掏空了,所以說白了,西施作為色情間諜就只有一條,激起吳王夫差的慾望,讓其感覺自己已經從一個老男人變成了青年人,並讓其維持這一狀態一直到死為止。這樣就成就了勾踐這個夠賤的男人最終的事業,稱為「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西施成功了,據多個版本,西施這個間諜的結局,不是吳王夫差來結束的,可見西施在完成任務迷惑敵人方面多出色,居然被發現了間諜身份後,還能活著,可謂生間,留下了N個間諜後的消失故事版本,一說被勾踐搞死,一說被越王後處死,一說被范蠡拐走,一說歸隱山林……反正不是被夫差弄死的。綜上所述,如果歷史到此,古代的第一美女間諜這一封號給西施,應該是實至名歸了? 可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話說又過了600多年,又出了一個著名的美女間諜來爭這第一美女間諜的稱號,此位美女,與西施同列為古代四大美女的行列,貂蟬,原名任紅昌,山西忻州人,出生於洛陽,生逢亂世,出生時「十常侍」為禍,接著董卓添亂,見證了漢末風雲變。貂蟬原本是漢宮的一位尋常宮女,因為針線活幹得好,被派了個專門管官帽頭飾的工作,叫貂蟬,顧名思義,就是帽子上串了像貂之類毛絨做飾物的東西,稀薄如蟬,管這個工作的山西村姑任美女,因工作而得名,後世稱其為貂蟬。可見在做間諜工作之前,貂蟬也是干粗活的,和西施的身世相當,不過生活環境好一點,一開始就住在深宮大院,見多識廣,比起西施的山靈水秀,貂蟬的是落落大方,且應更懂服侍人,比一般宮女更會來事,所以心眼比西施要多,看來更適合做間諜工作。後來為了躲避宮廷混亂,避禍到了司徒王允家裡,貂蟬是個精靈乖巧之輩,哄得王允一個勁的說好,哄得王允做了人家乾爹(那時候的乾爹和現代當代近代的乾爹還是有所不同吧?)。王允一直在琢磨著匡扶漢室,誅殺董卓這個老賊,其實這老臣子一直在誅殺這個誅殺哪個,漢朝末年,早已日薄西山了,大廈將傾,豈獨木能支?接著是曹操逞英雄,搞刺殺,不成。一個計謀泡湯了,又來一個計謀,這當時的公務員,閑啊,憂國憂民啊,別的不多,就牢騷多,屁話多,聚在一起,哭聲也多,哭累了,王允出來散步,見識到了擁有間諜潛質的貂蟬必殺技:閉月。這一看不打緊,再看,又是閉月,其實是那天晚上多雲而已,時不時就遮住了月亮,王允在這忽明忽暗的天然酒吧燈光里,忽然也如現代的舞男舞女們一樣,情緒HIGH了起來,居然想到了一個連環計,就是讓貂蟬做間諜,色情間諜加多重間諜加離間計。 貂蟬拜完月就給王允單獨請到了小房間,然後一個屈身,跪了下去,把貂蟬嚇了一跳。後來聽說是要她去當間諜,玩離間,想想以前吃他的,喝他的,用他的,還叫人乾爹,總要仗義一把吧,反正這宮廷中,歌舞場上,早看慣了這些風花雪月花天酒地的男人,不就玩玩么,沒什麼大不了。同意了。 貂蟬從被委派間諜任務,從一個普通的宮女,一個普通的義女(可能王允不止這一個義女),突然晉級到了漢朝第一美女間諜,只是短短幾秒鍾就完成了這個華麗的轉身。沒有任何心理准備,其實也無需任何准備,歌舞,貂蟬早就懂了,媚術,早就潛移默化掌握了,床第功力,應該有所涉獵,至於離間的計謀,王允還沒說完,貂蟬已經心領神會,並在頭腦裡面迅速做了預演。這就是最出色的間諜要具備的素養和能力,貂蟬全具備了。可見王允真的在選間諜這一塊可謂老到。 至於演戲如何,歷史記述的內容,貂蟬簡直是把這目標對象董卓、呂布玩弄於股掌之上,要他們斗,鬧,吃醋,都一一按時上演。其笑、哭、媚,無一不精,無一不恰到好處,當時真夠這倆2B喝上一壺的。 貂蟬唯一需要訓練注意的就是其大小眼,很明顯的大小眼,就如同西施訓練如何掩飾大腳板一樣,所以我們看到貂蟬一般是在歌舞中,抓把團扇,左邊遮一下,右邊遮一下,這是在歌舞中掩飾大小眼,然後就是照鏡子,用鏡子的光面反射把人眼晃花,還有就是貂蟬的妝化得比西施肯定要濃艷些,雖然都是國色天香,但一個有宮廷的胭脂氣,一個是山野氣息,各有掩蓋和投射。貂蟬只是稍加調整即上任了。在等待一天左右,先是歌舞音樂征服了呂布這個楞頭青,接著迷住了董卓這個老色鬼,然後又在鳳儀亭惹得這一老一少爭風喝醋。最後,呂布荷爾蒙分泌過度,直接把董卓幹掉瞭然後佔有了貂蟬,可見貂蟬的惹火指數跟西施比,不相上下,西施之於夫差不亞於猛烈大劑量的春葯,貂蟬之於呂布、董卓不亞於燎原燒身的大火,一個從內燒,一個直接掠奪外麵包卷一切。 貂蟬最後也出色完成了任務。也是生間。 首先,從間諜技藝來說,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西施領會間諜的技巧技術稍微偏後一點,都是臨危受命,貂蟬馬上就可以上場作戰了,可謂「召之即來,來之能戰。首戰用我,用我必勝」這樣的傑出代表,所以職業素養這一塊,感覺貂蟬略勝一籌。從間諜的艱苦程度來說,西施從事間諜的工作歷時18年(公元前493年-公元前475年),貂蟬從事間諜工作到任務完成不過三個月,從艱苦程度來說西施的付出更多。再有,從任務的復雜程度分析,西施從事的是單一任務,自始至終都是本色表演加病態賣弄即可,所面對的人群與對象比較統一,動用腦力指數不是很高;而貂蟬從事的任務是多任務工作,短期內要迅速湊效,需要從事的勞動強度極大,一下子周旋於兩個這么彪悍的男人中間,確實需要很大的本錢和本事,基於這個原因,博主相信貂蟬鳳儀亭的眼淚至少有一半是真的,被欺負的心酸的傷心的眼淚。最後,從間諜工作完成的全過程,特別是結果部分,都非常出色,都沒有死在敵人手上,都順利達成預期目標。 綜上所述,博主認為,貂蟬應該是中國古代第一美女間諜。 另提前預告下爭議,不利於貂蟬奪冠的因素有: 第一,正史上找不到貂蟬這個確切的名字。但古代四大美女一直有她。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貂蟬排在第二。當然,西施這個名字正史裡面也有爭議。唯一可信的墨子所說的「西施」,據考證還可能是通稱,就是西施代表美麗的女人。 第二,有一種說法,貂蟬不能算間諜,只能算做卧底,這個扯淡的說法解釋,間諜只能是國家派出的密探之類的人物,私人派出的就不是,那為什麼不叫私家偵探呢?其實,間諜、特工、特務、細作、奸細,都是一類詞語,就是奇兵,邊緣人,秘密進行某種活動、勾當的人,只是所帶的感情色彩不同而已,這些都沒有什麼道德約束的,也在法律憲法之外,所以用道德批判法律批判的眼光來審視他們,都沒有意義,這些人只為某些政治集團服務,如果一個國家被某個政治集團統治,派出去的叫間諜,而未取得國家統治權派出的不叫間諜,那不是很扯淡的解釋么,這樣解釋名稱明顯就帶有政治偏向的味道了。間諜是個中性詞,評價的人不同,就有不同的感情色彩,特務也是,比如毛先生就說過「李克農是個大特務,不過他是中共的特務。」從我黨的角度來看,這是最高的褒獎。從國民黨或非議我黨的人來看,這是最無恥的說法。抱持貂蟬只能算卧底這種看法和解釋的人,只能說受之前人人抓特務運動及文化大革命運動影響太深,流毒未除啊。第三,古代那麼多美女間諜,為什麼偏偏選她們出來對比?比如最早的美女間諜,夏末的有施國妹喜,少康時代的女艾,還有諸如此類的被使用美人計,騙人入局的各式古代美女。真的很多。但古代四大美女,這兩位一直是最頂尖,無可厚非吧?精英對決,賤諜PK,這樣才有意義啊!(完)鏈接:間諜是指從事秘密偵探工作的人,從敵對方或競爭對手那裡刺探機密情報或是進行破壞活動,以此來使其所效力的一方有利。又稱特務、密探。間諜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採取非法或合法手段、通過秘密或公開途徑竊取情報,也進行顛覆、暗殺、綁架、爆炸、心戰、破壞等隱蔽行為。被派遣或收買來從事刺探機密、情報或進行破壞活動的人員。特工(Secret Service,Spy)又稱秘密警察、政治警察,他們通常以秘密方式執勤,針對國內威脅,以保障國家安全為目的的警察。秘密警察的目的不是維持法律秩序,而是維持當政政府免受攻擊,並且經常用作政治迫害的工具。特務是指經過特殊訓練,從事刺探情報、顛覆、破壞等活動的人。
Ⅲ 麻面料的歷史由來是什麼麻料的優缺點是什麼
常見的有薴麻、亞麻、黃麻、洋麻、大麻、苘麻。
優點:透氣,有獨特涼爽感,出汗不粘身; 色澤鮮艷,有較好的天然光澤,不易褪色,不易縮水;導熱、吸濕比棉織物大,對酸鹼反應不敏感,抗黴菌,不易受潮發霉;抗蛀,抗黴菌較好。
缺點:手感粗糙,穿著不滑爽舒適,易起皺,懸垂性差;麻纖維鋼硬,抱合力差。
歷史:麻纖維是人類最早用來做衣著的紡織原料。埃及人利用亞麻纖維已有8000年的歷史,墓穴中的埃及木乃伊的裹屍布長達900多米。亞麻從埃及逐步傳入歐洲,使歐洲成為亞麻布的重要產地。 中國早在公元前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知採用薴麻作為紡織原料。
浙江省吳興錢出漾出土文物中發現的薴麻織物殘片是公元前2700年前的遺物。湖南省長沙馬王堆漢墓中也有精細的薴麻布。在薴麻織物之前,中國更早就用葛和大麻織制服用布。《詩經》中就有「東門之池,可以漚薴」的詩句。用薴麻績織的夏布是中國傳統的優良布料。
(3)薴麻美女最早出現在哪裡擴展閱讀
中國麻紡織的歷史比絲綢更為悠久,古人最早使用的紡織品就是麻繩和麻布,大麻布和薴麻布一直作為大宗衣料,從宋到明才逐漸為棉布所替代。
中國麻紡織的歷史比絲綢更為悠久,古人最早使用的紡織品就是麻繩和麻布,大麻布和薴麻布一直作為大宗衣料,從宋到明才逐漸為棉布所替代。黃麻布和亞麻布自宋代開始生產。在麻紡織技術形成之前,人類用石器敲打,使麻類植物變軟,然後撕扯成細長的縷,用以搓繩或編結成網狀物。
中國麻紡織技術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原始手工階段(公元前21世紀以前),手工機械紡織階段(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1870年),動力機器紡織階段(1870年以後)。
古代麻紡有搓法和績法。原始的麻紡是由手搓開始的,以後才利用紡專紡紗。距今6900年的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了一段三股麻繩和一段兩股麻線,同時還出土了最原始的紡紗工具紡輪。大麻纖維短而弱,多用紡專加工成有統體拈度的麻紗。
近代四川溫江地區大麻紡紗仍沿用此法。薴麻纖維長而強,多用績法成紗。先用手指將脫膠後的纖維粘片分劈成細長的麻絲(縷),然後逐根拈接。由於麻絲上有膠質糊狀薄層加上接頭部位的拈合力就使得接頭牢固,從而將麻絲續接成細長的麻紗。這個過程稱為績麻。
Ⅳ 薴麻的特點是什麼
薴麻的莖皮纖維細長,強韌,潔白,有光澤,拉力強,耐水濕,富彈力和絕緣性,可織成夏布(湖南瀏陽及江西萬載等地出產的夏布最為著名)、飛機的翼布,橡膠工業的襯布、電線包被、白熱燈紗、漁網、制人造絲、人造棉等,與羊毛、棉花混紡可制高級衣料;短纖維可為高級紙張、火葯、人造絲等的原料,又可織地毯、麻袋等。
薴麻布的製作要由種麻,浸麻,剝麻,漂洗(日曬夜露),績麻,成線,絞團,梳麻,上槳,紡織等12道手工工序組成,一道也不能少。由於夏布所用的原料薴麻膠質重,成麻不規則,因此無法用機器大規模生產,製作又頗受天氣影響,使其身價倍增,供不應求。
全手工薴麻 夏布主要品種有:本色,本白等夏布,廣泛應用於服裝,家紡,家居,鞋帽,門簾,窗簾,床上用品,沙發,抱枕,坐墊,靠墊,餐墊,桌布,檯布,壁掛,燈罩,包袋,保健系列產品,有創意的設計者,可以用生產的各種不同夏布,設計製作具有全新理念的家居,文化,旅遊,裝飾用品。
薴麻中國古代重要的纖維作物之一。原產於中國西南地區。新石器時代長江中下游一些地方就已有種植。考古出土年代最早的是浙江錢山漾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薴麻布和細麻繩,距今已有4700餘年。中國是薴麻品種變異類型和薴麻屬野生種較多的國家,中國薴麻栽培歷史最悠久,距今已4700年以上。薴麻較適應溫帶和亞熱帶氣候。
Ⅳ 薴麻面料好不好
薴麻面料的優點:
1)在各種各樣麻類化學纖維中,薴麻化學纖維最多較細。纖維長度比最高級別的棉絮也要長二倍到七倍
2)原麻開膠特製後,化學纖維外型色調雪白,有絲樣光澤度 。
3)薴麻化學纖維結構中的間隙大,透氣性能好,熱傳導快,吸濕多而散濕快,因此 穿麻織品具備清涼感。
4)薴麻化學纖維超強力大而延伸度小。它的超強力比棉絮大七、八倍。
5)薴麻化學纖維不易受黴菌浸蝕和生蟲,並且輕柔,同容量的純棉布與薴麻布相較為,薴麻布輕百分之二十。
缺點:薴麻化學纖維的延展性特性較低、欠缺延展性、耐磨性能較低、容易發皺、硬實而易破。
薴麻概述:
薴麻中國古代重要的纖維作物之一。原產於中國西南地區。新石器時代長江中下游一些地方就已有種植。考古出土年代最早的是浙江錢山漾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薴麻布和細麻繩,距今已有4700餘年。
中國是薴麻品種變異類型和薴麻屬野生種較多的國家,中國薴麻栽培歷史最悠久,距今已4700年以上。薴麻較適應溫帶和亞熱帶氣候。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是「中國薴麻之鄉」,薴麻種植面積30萬畝,年產量4.5萬噸,居全國首位。
Ⅵ 薴麻的起源於我國嗎
各國學者均認為薴麻起源於中國。瓦維洛夫(1951)及R.H.Kirby(1975)更明確指出,薴麻起源於中國的中、西部地區,這一研究結果得到學者們的認同。我國薴麻品種繁多,類型豐富,種植地區廣闊,栽培和加工利用歷史悠久,為研究起源與演化提供了依據。在出土文物方面:1975年在浙江省餘姚縣河姆渡發掘一處60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中,出土了薴麻繩索。1958年浙江省吳興縣錢山漾距今4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中,發掘出三塊經緯分明細致的薴麻織物。1980年在江西省貴溪縣崖墓中出土的兩塊薴麻印花布是我國出土文物中發現最早的雙面印花薴麻織物,距今已有2700多年歷史。1972年在湖南省長沙市出土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細薴麻布,其精細程度可與今日府綢相媲美,經、緯密度為32~38×36~54根/cm2。發掘出的文物足以證明我國古代利用薴麻歷史的悠久,麻紡工藝水平的不斷完善與提高。古籍有關薴麻的記述有:公元前6世紀的《詩經·陳風》的「東門之池可以漚紵」,《禮記》篇的「紵麻之有縻」(牽牛的韁繩)。周代已設立「典枲」的官員,專司薴麻等生產及徵收薴、繭等紡織品,故《周禮·天官冢宰下》記有「典枲掌布、緦、縷、是薴麻織物的精品。我國薴麻從採集野生纖維到栽培種植,面積從北方向南方不斷擴展,又從國內栽培逐漸被國外引種,這一歷程經歷了五六千年的歷史演變。據1604年《正字通》記載,野生薴麻又叫山麻、野薴。隨著需求量的增加,這種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野薴麻漸感不足,於是開始了薴麻的栽培。人為栽培約始於商周時代,秦漢以來,黃河流域種植薴麻已很普遍,如在《漢書·地理志》記載薴麻在河南、陝西種植較多,而長江流域種植遠較北方少。公元3世紀,陸璣在《毛詩·草森鳥獸蟲魚疏》中有薴麻擴展至「荊揚之間一歲三收」的記述。公元488年南北朝《宋書》記載有:「凡諸州郡,皆令盡勤地利,勸導播殖蠶桑麻,各盡其方」。使薴麻種植面積在江南各省不斷擴大。隋唐時期,薴麻生產進一步發展,《新唐書》中所記貢賦薴麻的五道二十九州絕大部分是長江以南地區,栽培地域已東至福建、浙江等省,南至嶺南廣州府,西至四川省。元朝以來,中原地區因棉花比之蠶桑,無采養之勞,有必收之效,可謂不麻而布,不繭而絮,致使黃河流域薴麻面積逐年減少,而植棉之風甚盛。有關薴麻栽培技術的古籍記述更是豐富,有生長與氣候、選地與整地、輪作與連作、選種與繁殖、施肥與管理、病害與蟲害的防治、收獲與加工等。隨著薴麻栽培技術的不斷發展,紡織工藝有了很大改進和提高,從漢代薴麻紡織的壓光整理,到宋、元之後,各地逐漸形成的織物品種,其中著名的有浙江諸暨的「皺布」,桂林的「薴布」,邕州的「布」和薴麻與棉紗交織的「假羅」,以及湖南、江西兩省的「夏布」,均享譽國內外。於是薴麻的栽培種植、生產、加工更為世人所矚目。1733年作為觀賞植物首先被荷蘭引入,1737年植物分類學家林奈從中國得到薴麻植株標本並描述其植物學特徵。1844年法國勝利號軍艦從中國帶回麻蔸而引入法國,1851年英國康寧享到中國游歷帶去種子而傳入英國,後於1857年傳入美國,再由美國傳入巴西和哥倫比亞。韓國和日本種植薴麻較早,日本有600多年歷史,也是由我國引入。由上可見,世界各地的薴麻均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引入栽培,故外人稱之為「中國草」或「南京麻」。
Ⅶ 薴麻的介紹
薴麻(學名:Boehmeria nivea (L.) Gaudich.)蕁麻科薴麻屬亞灌木或灌木植物。別稱:(名醫別錄) 野麻(廣東、貴州、湖南、湖北、安徽),野薴麻(貴州、浙江、江蘇、湖北、河南、陝西、甘肅),家麻(江西),薴仔(台灣),青麻(廣西、湖北),白麻(廣西)。 1薴麻中國古代重要的纖維作物之一。原產於中國西南地區。新石器時代長江中下游一些地方就已有種植。考古出土年代最早的是浙江錢山漾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薴麻布和細麻繩,距今已有4700餘年。中國是薴麻品種變異類型和薴麻屬野生種較多的國家,中國薴麻栽培歷史最悠久,距今已4700年以上。薴麻較適應溫帶和亞熱帶氣候。薴麻葉是蛋白質含量較高、營養豐富的飼料。麻根含有「薴麻酸」的葯用成份,有補陰、安胎、治產前產後心煩,以及治疔瘡等作用。麻骨可作造紙原料,或製造可做傢具和板壁等多種用途的纖維板。麻骨還可釀酒、製糖。麻殼可脫膠提取纖維,供紡織、造紙或修船填料之用。鮮麻皮上刮下的麻殼,可提取糠醛,而糠醛是化學工業的精煉溶液劑,又是樹脂塑料。
Ⅷ 麻絲棉在中國出現的時間分別是
.麻、絲、棉
中國古代最早的纖維是麻、
春秋戰國時期絲織品出現,
棉織品最早出現於南宋。
中國人的祖先最初穿的衣服,是用樹葉或獸皮連在一起製成的圍裙。後來,每個朝代的服飾都有其特點,這和當時農、牧業及紡織生產水平密切相關。
春秋戰國時期,男女衣著通用上衣和下裳相連的「深衣」式。大麻、薴麻和葛織物是廣大勞動人民的大宗衣著用料。統治者和貴族大量使用絲織物。部分地區也用毛、羽和木棉纖維紡織織物。漢代,絲、麻纖維的紡績、織造和印染工藝技術已很發達,染織品有紗、綃、絹、錦、布、帛等,服裝用料大大豐富。出土的西漢素紗禪衣僅重49克,可見當時已能用桑蠶絲製成輕薄透明的長衣。
隋唐兩代,統治者還對服裝作出嚴格的等級規定,使服裝成為權力的一種標志。日常衣料廣泛使用麻布,裙料一般採用絲綢。隨著中外交往增加,服式也互有影響,如團花的服飾是受波斯的影響;僧人則穿著印度式服裝「袈裟」。現今日本的和服仍保留著中國唐代的服裝風格。
唐宋到明代服式多是寬衣大袖,外衣多為長袍。明代主要以棉布為主。
清代盛行馬褂、旗袍等滿族服式,體力勞動者則穿短襖長褲。
近代,由於紡織工業的發展,可供製做服裝的織物品種和數量增加,促進了服裝生產。辛亥革命後,特別是五四運動後吸收西方服式特點的中山服、學生服等開始出現。1950年以後,中山服幾乎已成為全國普遍流行的服裝,袍褂幾近消失。隨著大量優質面料的出現,服裝款式也有發展。現代服裝設計已成為工藝美術的一個分支,而服裝生產已經實現工業化大批量生產。
目前中原地區所見最早的棉紡織品遺物,是在一座南宋古墓中發現的一條棉線毯。元代初年,朝廷把棉布作為夏稅(布、絹、絲、棉)之首,設立木棉提舉司,向人民徵收棉布實物,據記載每年多達10萬匹,可見棉布已成為主要的紡織衣料。明朝也力徵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術書籍,勸民植棉。從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所記載的「棉布寸土皆有」,「織機十室必有」,可知當時植棉和棉紡織已遍布全國。
清末,中國又陸續從美國引進了陸地棉良種,替代了質量不好產量不高的非洲棉和亞洲棉。現在中國種植的全是各國陸地棉及其變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