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嗩吶演奏家有哪些
1,任同祥
著名嗩吶演奏家。他演奏(自己創編)的《百鳥朝鳳》、《一枝花》、《抬花轎》、《慶豐收》、《婚禮曲》、《駐雲飛》等等許多嗩吶名曲。
2,杜杏栓
杜杏栓,男,杜杏栓八音隊主班,生於山西靜樂縣雙路村一個文藝家庭。祖籍朔州市峙峪村,祖父杜增為民間藝人,擅長戲劇文武場多種樂器,尤其精通嗩吶的演奏。
3,侯彥秋
侯彥秋,青年嗩吶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教師。6歲開始學習嗩吶,師從河南著名嗩吶演奏家郝玉岐先生,12歲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又先後師從我國著名嗩吶演奏家趙春峰、胡海泉、宋保才先生等。
4,石海彬
石海彬(1975—),當代著名嗩吶演奏家 、文學碩士。現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嗩吶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管樂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5,沈建暉
沈建暉,青年嗩吶演奏家,沈陽音樂學院民樂系青年教師。遼寧省民族管弦樂學會管樂委員會副會長、副秘書長。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師從當代著名嗩吶演奏家石海彬先生。
B. 羅百吉 吹喇叭 裡面的女的是誰
您好!國慶節快樂!
您這個問題我知道一些。。。跟羅百吉合唱吹喇叭的女的是他的老婆,叫寶貝(英文名Missy Babe)而不是網路傳言的李倩蓉,李倩蓉長得沒羅百吉老婆好看
羅百吉今年34歲,目前已是三個女兒的爸爸,大女兒14歲,最小的也9歲了。翻開羅百吉的戀愛史,最轟動的就是和知名主持人陶晶瑩(聽歌)的戀情,那還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羅百吉曾戲言:「當時我差點就和陶子結婚了,要真那樣,恐怕一切都會和現在不一樣了。」當年,陶子和剛出道的羅百吉戀愛,始終非常低調,直到幾年後,他們才向媒體公開這段戀情。如今,看到陶子已經和台灣藝人李李仁組成了幸福的家庭,而且還生了孩子,羅百吉也感到很欣慰,「看到陶子現在很幸福,我也替她高興,現在我們還是朋友」。後來,羅百吉有過一次失敗的婚姻,不過他表示自己很珍惜現在的家庭。
。。。希望您滿意。。。
C. 民間小調勁爆嗩吶,兩個吹嗩吶美女名字
劉曉燕 最出名
D. 中國女嗩吶演奏家姓唐的是誰
侯彥秋,我國著名嗩吶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教師。6歲開始學習嗩吶,12歲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畢業後被保送到中國音樂學院大學本科學習,畢業留校任教。曾獲「國際中國民族器樂大賽」嗩吶金獎等多項大獎。
她的演奏帶給人們極高的享受,深受國內外友人的喜愛,是我國民族管樂界不可多得的人才,被人們親切地譽為「金嗩吶」。
E. 很小的時候看的一部反應河南從村生活的電視劇裡面有個女的叫麥玲是吹嗩吶的找了個男友也是
《潁河故事》導演::都曉 製片:中國大陸 語言::普通話/國語 首播日期::1993年 18集
.
F. 楊樹林吹嗩吶吹哭的美女評委是誰,好美
楊樹林吹嗩吶吹哭的美女評委是誰好美,這個美女看著是楊穎
G. 抖音bgm嗩吶神曲叫什麼
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外文名為《Hundreds Of Birds Worshipping The Phoenix》是一首流行於河南、安徽、山東、河北等的民族樂曲。
其前身是豫劇抬花轎中的伴奏曲,因為豫劇流行很廣,使百鳥朝鳳流行於河南、山東、河北、安徽等地,又名《百鳥音》,這是一首充分展示嗩吶藝術魅力的優秀樂曲。
《百鳥朝鳳》這首曲子原是流行於河南、安徽(主要為皖北地區)、山東、河北等地的民間樂曲。它以熱情歡快的旋律與百鳥和鳴之聲,表現了生氣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百鳥朝鳳這首曲子的難度很高,一般很難學,學習者需要勤奮努力,不斷練習,積年累月,才能真正掌握住這首曲子,才能吹出曲子應有的味道。
1953年春,由山東省菏澤專區代表隊作為嗩吶獨奏參加全國會演,受到熱烈歡迎。當《百鳥朝鳳》被選為參加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演出節目時,經民間樂手任同祥在專業音樂工作者協助下進行加工,針對原曲缺陷,壓縮鳥叫聲,刪去雞叫聲。
並設計了一個運用特殊循環換氣法長音技巧的華彩樂句,擴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熱烈歡騰的氣氛中結束。七十年代,在任同祥演奏的基礎上,又設計了一個呈現百鳥齊鳴意境的引子,以加強音樂性,還擴充了華彩樂句,使用快速雙吐演奏技巧,使樂曲更為完整。
以上內容來源:網路-百鳥朝鳳
H. 嗩吶名曲
一、百鳥朝鳳
1953年春,由山東省荷澤專區代表隊作為嗩吶獨奏參加第一屆全國音樂舞蹈會演演出時,受到烈歡迎。後來嗩吶名家任同祥在專業音樂工作者協助下,壓縮鳥叫聲,刪去雞叫聲,並設計了一個華彩樂句,運用特殊循環換氣法的長音演奏技巧,擴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熱烈歡騰的氣氛中結束。樂曲以熱情歡快的旋律與百鳥和鳴之聲,表現了生機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二、全家福
嗩吶曲獨奏曲,用豫北安陽地區的民間戲曲唱腔、板式、曲牌組合起來的吹奏樂曲。
該曲的旋律走向、調式色彩及吹奏特點,都給人一種古樸、灑脫、強進之意,使你揮之不去、難以忘懷。該曲由散板、中板、快板、飛板組成,可以說是典型的傳統板式結構,符合中國人的傳統審美趨向。由散板到正扳、由慢板至快板、由敘述到激越,又給人以思慮、解脫、圓滿之感。
三、抬花轎
抬花轎音樂是我國民間的曲劇音樂,根據抬花轎的動作、行走、運動狀態而編配的音樂,廣泛流行於我國民間,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古典音樂之一,表現形式以嗩吶演奏為主。由於歷史悠久,音樂的作者已經無法考證。
四、六字開門
嗩吶獨奏曲,原是一支民間器樂曲牌。曲調流暢,情緒輕快。
戲曲中常用以伴奏劇中人更衣、打掃、行路的拜賀等場面,是《小開門》的變體。前半段運用模擬人笑聲的「氣拱音」, 以及「氣頂音」技巧,使旋律優美如歌;後半段運用單、雙吐技巧奏出類似三弦聲音的「三弦音」技巧,短促而富有彈性的樂音和輕快的節奏相結合。
五、社慶
嗩吶獨奏曲《社慶》作者葛禮道,1965年在「為農村服務的音樂作品徵稿」活動中獲選由音樂出版社出版並收入《建國三十年器樂作品選》,錄制唱片並被藝術團體帶到日本、韓國、美國、尼泊爾等國演出。很喜愛的嗩吶曲。
六、一枝花
一枝花,嗩吶獨奏曲,任同樣於1959年春根據山東的地方戲和其它民間音調編寫。
樂曲開始是一段散板,採用山東梆子「哭腔」音調,凄楚悲壯,接著是敘述性的慢板,柔婉動人。最後慢起而漸快轉入中板,採取《小桃紅》為素材,節奏活潑,音樂輕快。
七、鳳陽歌與後八板
《鳳陽歌絞八板》是一首著名的魯西南鼓吹樂曲,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嗩吶曲,但經過郝益軍先生整理移植而成的同名笛曲卻鮮為人知。本文作者通過對山東琴書音樂的了解和多年來年來從事笛子與嗩吶兩門樂器的演奏與教學實踐,對笛曲《鳳陽歌絞八板》的結構布局、素材來源、風格表現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並著重闡述了演奏該曲應注意的九個問題。
八、山村來了售貨員
嗩吶獨奏曲,張曉峰作。樂曲以東北民歌音調為基礎,描述了山村售貨購貨的情景,並與抒情相結合,音樂輕快、詼諧。
樂曲分為:〔趕路〕、〔吆喝〕、〔山谷回聲〕、〔山村活躍〕、〔選購〕、〔告別〕、〔繼續前進〕,每個標題都提示了該段所要表達的內容。描寫山村售貨購貨的歡樂、熱鬧情景,是一首反映現實生活題材的作品。
九、懷鄉曲
《懷鄉曲》是王國潼先生採用台灣地方戲曲《歌仔戲》的曲牌「哭調子」、「七字調」為素材創作而成的。作者在樂曲的演奏藝術要求中寫道:「台灣《歌仔戲》與福建《薌劇》屬於同一劇種,都起源於福建的民間歌舞《錦歌》、《鋪地掃》,相互之間有著密切的血緣關系,故此曲最初曾取名為『懷薌曲』,意用『薌』『鄉』二字同音,以表達台灣同胞借懷念昔日薌曲之音而抒發今朝懷鄉思親之情。現在恢復原曲名的同時將『薌』字改為『鄉』字,以使其含義更為確切。」
十、 豫西二八板
嗩吶曲《二八板》在上個世紀80年初由於演出的需要再次加功,在時值上由兩分多鍾發展為4分半鍾,由高音嗩吶改為中音嗩吶,在《二八板》前又加了「豫西」兩個字即《豫西二八板》。《豫西二八板》劉文金先生執筆修改完成,1983年由郝玉岐加工。通過中音嗩吶細致入微的模擬,使得吹腔在飄動中透著剛氣,在深厚古樸中透著柔美,如同吟頌、如同哼腔;這里如青蜒點水般的氣吐音的柔弱吟奏,使吹腔入木三分更加感人。在第三段快板中,在豫劇快流水板的發展變化中,花腔跳動跌宕粉繁,給人們以歡快愉悅之感。
青年嗩吶演奏家侯彥秋簡介
侯彥秋,青年嗩吶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教師。6歲開始學習嗩吶,師從河南著名嗩吶演奏家郝玉岐先生,12歲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又先後師從我國著名嗩吶演奏家趙春峰、胡海泉、宋保才先生等,附中畢業後被保送到中國音樂學院大學本科學習,1993年畢業並被留校任教。多次在中國民族器樂大賽上獲獎,曾在1995年獲「國際中國民族器樂大賽」嗩吶金獎。
祖籍河南,著名嗩吶演奏家,執教於中國音樂學院、嗩吶藝術研究生、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理事,中國民族管樂研究會秘書長,中國嗩吶專業委員會理事。她6歲開始學習嗩吶,師從於河南著名嗩吶演奏家郝玉岐先生,12歲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成為了我國民族管樂界女子演奏嗩吶的第一人,入校後先後師從於我國著名嗩吶大師趙春峰、胡海泉、著名嗩吶演奏家宋保才、丁懷成、左繼承等老師學習。
侯彥秋在附中畢業音樂會上,她一人成功的演奏了嗩吶、管子,雙管、吶子,悶笛等樂器,成為了當時附中歷屆畢業音樂會上,演奏多種樂器的第一人,受到了專家評委的一致好評和高度贊揚,並以優異的成績被附中免試保送到中國音樂學院大學本科學習,1993年大學畢業,以出色的專業被中國音樂學院留校任教。
侯彥秋曾多次在中國民族器樂大賽上獲獎,並在1995年獲「國際中國民族器樂大賽」嗩吶金獎。同時受到音樂界普遍關注,確立了她在音樂界新的地位。
拓展資料
嗩吶簡介
嗩吶,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也是中國各地廣泛流傳的民間樂器。
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制的喇叭口(稱作碗),所以俗稱喇叭。在台灣民間稱為鼓吹;在廣東地區又被稱為嘀嗒[1],是廣東「八音」樂器中的一種。
嗩吶發音高亢、嘹亮,過去多在民間的吹歌會、秧歌會、鼓樂班和地方曲藝、戲曲的伴奏中應用。經過不斷發展,豐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現力,已成為一件具有特色的獨奏樂器,並用於民族樂隊合奏或戲曲、歌舞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