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郎新娘 > 古代美女的頭稱作什麼首

古代美女的頭稱作什麼首

發布時間:2022-08-07 12:44:05

①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西施。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第一位。

西施,原名叫做施夷光,是越國美女,一般稱她為西施,後人尊稱她為西子。

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薴蘿村,很小的時候就跟隨母親在浣紗江邊,所以又被人稱為浣紗女。她天生麗質、秀媚出眾,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1)古代美女的頭稱作什麼首擴展閱讀:

在公元前496年,吳國伐越,越國首敗,兩年後,在伍子胥等精明將領的指揮下,吳國再次打敗越國。

這回,越王勾踐只好乞和投降,並被吳王夫差帶到吳國侍奉吳王。所謂卧薪嘗膽,那越王勾踐也算是個能屈能伸的人,在國破被擒後,他處處討好吳王夫差。

好不容易被放回越國,他也睡在柴堆上,每日舔一下懸掛在頭頂的苦膽,潛心謀求滅吳計劃。後來,范蠡告訴勾踐,吳王淫而好色,宰佞以曳心,並獻計,不如給他製造個溫柔鄉,使他惑亂沉湎,不領政事。

據說,范蠡派人各處尋找美女,後在越國薴蘿山浣紗溪邊的一個村子裡看到了西施,見其靈秀可人,就一並招了。

經過培訓,西施被送往吳國,用盡渾身解數討好吳王夫差。吳王也的確上鉤,還對她寵愛異常,有求必應,更大興土木,在虞山北麓築姑蘇台,在靈岩山建館娃宮,終日沉湎酒色。

吳王昏庸,吳國勢力自然衰退了,雖說有伍子胥這等能人,但前有西施旁敲側擊,後有伯嚭挑撥離間,吳王對伍子胥早就不再信任。

之後,勾踐幾番伐吳,終於打了翻身仗。所謂 一雙笑靨才回面,十萬精兵盡倒戈,西施可謂光榮完成使命,范蠡的美人計也非常成功。

而此次計謀除了利用西施,據說還找了絕代佳人鄭旦等來助攻,給吳王設了一個巨大的局,最終成為史上最經典的美人計之一。

② 古時女子的發髻都有哪些

關鍵詞:笄,簪,釵,華勝,擿,花鈿,步搖,梳篦

經常可以看到電視劇中古代女子穿著雍容華麗的服裝,戴著製作精美的頭飾,這亮麗的一幕使我們不禁感慨古代手工技術的發達。但是細細想來,電視劇中呈現出來的只是崇尚簡潔的現代人參考史料對古代頭飾的仿照品。這就不難想像真正的古代頭飾有多麼的巧奪天工。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古代婦女所佩戴的頭飾。

1. 1. 笄,簪,釵,擿,華勝

笄是古時用以貫發或者固定弁,冕的。在《儀禮·士冠禮》中記載:「皮弁笄,爵弁笄。」鄭玄註:「笄,今之簪。」古代婦女經常使用笄來固定發髻。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時候就用笄將頭發綰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禮。《儀禮·士昏禮》:「女子許嫁,笄而禮之稱字。」鄭玄註:「笄,女之禮,猶冠男也。」《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而笄。」鄭玄註:「謂應年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

簪是由笄發展而的,是古人用來綰定發髻或冠的長針。可用金屬,骨頭,玉石等製成。後來專指婦女綰髻的首飾。擿,簪股,將頭部做成可搔頭的簪子,所以俗稱為搔頭。《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後宮人搔頭皆用玉簪。《後漢書·輿服志》有:「黃金龍首銜白珠,魚須擿,長一尺,為簪珥。」的記載。

釵,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用來綰住頭發,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上。五代五縞《中華古今注·釵子》:「釵子,蓋古笄之遺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為之,敬王以玳瑁為之,始皇又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鳳釵。」釵與簪是有區別的,發簪作成一股,而發釵一般作成兩股。

華勝,即花勝。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通常製成花草的形狀插於髻上或綴於額前。《釋名·釋首飾》:「華勝,華,象草木之華也;勝,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則勝,蔽發前為飾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暠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唐顏師古注;「勝,婦人之首飾也,漢代謂之華勝。」

2. 步搖

步搖,古代婦女附在簪釵上的一種首飾。《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也。」《後漢書·輿服志下》:「步搖以黃金為題……」王先謙集解引陳祥道曰:「漢之步搖黃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五采玉,以垂下,行則動搖。」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用:「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來形容楊貴妃。

古代婦女將頭發綰成髻鬟,用簪釵固定,以免髻鬟鬆散墜落。古代的簪釵形式繁多,用石,竹,玉,骨,金,銀等多種材料製成,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簪釵也有變化,從歷代遺留下的款式多樣的簪釵中可以看出其變化主要集中在簪首,常見的有:(1)圓頂形,簪身為圓柱體,頂端作球體或半球體,少數刻有旋紋;(2)花頂形,簪身與上相同,惟於頂端鏤鑿梅,蓮,菊,桃等花紋;(3)耳挖形以金屬或玉形成,簪身略扁,上端寬闊,至頸部明顯收束,並朝正面彎轉,形成耳挖,使一物具有兩種功用;(4)如意形,簪身作圓形或扁形,簪身朝前彎轉,呈如意頭狀;(5)動物形,簪首飾以飛禽走獸,常見的有龍,鳳,麒麟,燕,雀及游魚等。

這些形狀的發簪,發釵在各地的古墓中時有發現,例如:西安南郊惠家村唐大中二年(848年)墓出土雙鳳紋鎏金銀釵,另有鏤空穿枝菊花紋釵,形象豐美。廣州皇帝崗唐代木槨墓出土金銀首飾中有花鳥釵,花穗釵,纏枝釵,圓錐釵等,用模壓,雕刻,剪鑿等工藝做成,每式釵朵都是一式兩件,花紋相同而方向相反,可知是左右分插的。(圖1)

唐代花釵:(1)斯德哥爾摩kempe氏藏(2)廣州皇帝崗唐墓出土(3)唐代菊花紋釵(西安出土)(4)唐代雙鳳紋釵(西安出土)

安徽合肥西郊南唐保大年間墓出土一件金鑲玉長28厘米的步搖,上端像雙翅展開,鑲著精琢玉片花飾,其下分垂珠玉串飾。另一件長18厘米,頂端有四蝶紛飛,下垂珠玉串飾的銀步搖,製作都極精緻(圖2)

圖2—1安徽合肥出土的南唐金鑲玉步搖(右下為步搖上所鑲玉片紋飾)

圖2—2安徽合肥出土南唐四蝶銀步搖

2. 3. 梳篦,鈿花

篦,一種比梳子密的梳頭工具。亦指用篦梳頭剔除發垢。唐李賀《秦宮》詩:「鸞篦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王琦匯解:「篦,所以去發垢,以竹為之,鸞篦必鸞形象之也。」

鈿花,用金,銀,玉,貝等做成的花朵狀裝飾品。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玉》:「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鈿花用。」鍾廣言註:「鈿花:用貴重物品做成花朵狀的裝飾品,如金鈿,螺鈿,寶鈿,翠鈿,玉鈿等。」

中國自古便注重禮儀,人們對自己的儀容裝飾十分重視,梳篦在古時是人手必備之物。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風氣。

湖北江陵出土幾件秦木質彩繪角抵圖木篦,馬蹄形,上繪三人作角抵戲。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西漢墓出土的梳篦是象牙製成的,均作馬蹄形,長均8.8厘米,寬均5.9厘米,梳20齒,篦47齒,細密均勻。在山東臨沂銀雀山和湖北江陵紀南城出土的西漢木梳,背平直,上面有四個裝飾紐。湖南長沙南門紙圓沖唐墓出土銅梳已殘,背上有清晰的紋飾,作雙鳥徘徊旋飛。河南陝縣廟底溝出土了精美的骨梳(圖3)

圖3—1唐代銅梳(湖南長沙紙圓沖出土,根據殘物復原)

圖3—2河南陝縣廟底溝出土的骨梳

簪釵是用來綰住頭發的,而花鈿直接插入綰好的發髻起裝飾的作用。(圖4)

圖4—1琉璃制寶鈿(江蘇新海連市海州東門外五代墓出土實物拓片)

圖4—2團花金鈿(傳世實物,現藏日本大和文華館)

圖4—3折枝花形金鈿(廣東廣州皇帝崗唐墓出土)

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早在四千年前,我們的祖先便有插梳的習慣。當時,雖不完全是為了裝飾(有的和宗教,葬俗有關),但卻是後世插梳習俗的源流。

春秋以前的梳子,不論形制多麼復雜,裝飾多麼考究,它們的外形特徵基本一致,都是直豎形,梳把較高,橫面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

從戰國到魏晉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為主,尤以木料最常見。梳篦的造型多上圓下方形似馬蹄。

自魏晉在婦女頭上流行插梳之風,至唐更盛,這種梳篦常用金,銀,玉,犀等高貴材料製作,插戴方法在唐代的繪畫如張萱的《搗練圖》,周肪《紈扇仕女圖》及敦煌莫高窟唐代供養人壁畫中均能看到。元稹在《恨妝成》中描寫:「滿頭行小梳,當面施圓靨。」王建的《宮詞》中也有「歸來別施一頭梳」的描寫,這些正說明這種插梳的風尚。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顯降低,其質料及裝飾視用途而別。宋朝以後,梳子的形狀趨於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時期的梳篦樣式,基本保持宋制。

4.結語

從古代婦女的頭飾中可以看到當時社會發展的經濟狀況,經濟越發達,婦女們所佩戴的頭飾越多,製作的也越為精巧,復雜。婦女們佩戴頭飾也是有身份地位的講究的,不同地位的人在不同場合所佩戴的頭飾不一。這點從《後漢書·輿服志》中可以看出,其中太皇太後,皇太後入廟時所佩戴的首飾:「簪以瑇瑁為擿,長一尺,端為華勝,上為鳳皇爵,以翡翠為毛羽,下有白珠,垂黃金鑷。左右一橫簪之,以安蔮結。諸簪珥皆同制,其擿有等級焉。」

「皇後謁廟服假結,步搖,簪珥。步搖以黃金為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九等,熊,虎,赤羆,天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獸,詩所謂『副笄六珈』者。諸爵獸皆以翡翠為毛羽。金題,白珠璫繞,以翡翠為華雲。」「公,卿,列侯,中兩千石,二千石夫人,紺繒蔮,黃金龍首銜白珠,魚須擿,長一尺,為簪珥。」《舊唐書·輿服志》中也有記載:「武德令,皇後服有緯衣,鞠衣,鈿釵禮衣三等。緯衣,首

飾花十二樹,並兩博鬢……鈿釵禮衣,十二鈿……;皇太子妃服,首飾花九樹,……細釵禮衣,九鈿……;內外命婦服花釵,翟衣青質,第一品花鈿九樹,翟九等。第二品花鈿八樹,翟八等。第三品花鈿七樹,翟七等。第四品花鈿六樹,翟六等。第五品花鈿五樹,翟五等。鈿釵禮衣,……第一品九鈿,第二品八鈿,第三品七鈿,第四品六鈿,第五品五鈿……。」

古代婦女的頭飾是古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文明傳承過程中我們汲取了很多,也舍棄了很多,在有著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崇尚簡潔的人們已不再佩戴象古代那樣華麗且形式復雜多樣的頭飾,但是簪,釵等頭飾並沒有消失,它們被簡化了。在日常生活中還是經常可以看到女子用簡單,大方的簪釵來綰頭發。希望簪釵作為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繼續發展與傳承下去,中華文明這個璀璨的皇冠上不可缺少這樣一顆閃耀的珍珠。

參考書目:

《儀禮·士冠禮》《儀禮·士昏禮》《禮記·內則》《西京雜記》《後漢書·輿服志》

《中華古今注·釵子》《釋名·釋首飾》《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天工開物·玉》《舊唐書·輿服志》《漢語大辭典》《中華文化通志·服飾志》

圖片資料來源於《中華文化通志·服飾志》,部分資料來自漢服網。
參考資料:http://www.hanminzu.com/bbs/dispbbs.asp?boardid=42&id=35779

③ 中國古代男子、女子的發型名稱

男子多是歇髻、戴著冠;女子發型有螺髻,如髻,鳳髻等。

男子發型各個朝代變化不大,女子的發型有百餘種,但基本上是按髻的形態與裝飾而命名,通過按梳、綰、鬟、結、盤、疊、鬢等變化而成,再飾以各種簪、釵、步搖、珠花等首飾。

古時候,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發的,等男子長到一定的年齡,要為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男行冠禮,就是把頭發盤成發髻,謂之「結發」,然後再戴上帽子。

(3)古代美女的頭稱作什麼首擴展閱讀:

古代女子發型演變:

先秦至魏晉時期,婦人一般頭編一長辮,辮根在右耳後側,上盤頭頂,下繞經左耳後,辮稍回接辮根。形冠,冠前有橫式筒狀卷飾,冠頂露發,冠之左右有對穿小孔,靠前也有一小孔,為了插笄以固定冠。也有人將頭發盤梳成頂心髻,再用一支骨簪橫貫其中以固定之。

漢承秦制,所以漢朝女子的發型可能可以彌補一些秦的空白。漢代女子的發式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梳在顱後的垂髻,一種是盤於頭頂的高髻。

魏晉南北朝時期婦女的發式名目繁多,比較著名的是靈蛇鬢、飛天鬢、雲鬢等。飛天鬢,就是把頭發集中在頭頂,分成幾股,然後綰成圓環,高聳在上;靈蛇鬢據說是文昭皇後甄氏發明的,發髻就像蛇的身體一樣扭曲盤旋;雲鬢是魏晉南北朝婦女中最為典型的一種發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古裝發型

④ 古代女人的發髻名稱及圖片

古代發髻的名稱

古代女子發髻的名稱繁多,如:九鬟仙髻,垂雲髻,凌雲髻,近香髻,節暈髻,半翻髻,愁來髻等等
唐代發式有髻、鬟之分,髻為實心,鬟為空心。髻名稱眾多,有倭墮髻、螺髻、雙螺髻、反綰髻、半翻髻(單刀半翻髻和雙刀半翻髻)、驚鵠髻、雙鬟望仙髻、拋家髻、烏蠻髻、盤桓髻、同心髻、交心髻、拔叢髻、回鶻髻、歸順髻、愁來髻、百合髻、長樂髻、墮馬髻、鬧掃狀髻、樂游髻、反綰樂游髻、叢梳百葉髻、高髻、低髻、鳳髻、小髻、側髻、囚髻、偏髻、花髻(髻上插花者)、雲髻、雙髻、寶髻(綴以花鈿、簪釵等首飾者)、平番髻、飛髻、義髻(假髻)等。鬟有:雲鬟、高鬟、短鬟、低鬟、雙鬟、圓鬟、同心鬟、垂鬟等。

魏晉南北朝女子大都穿窄袖衣、帔子、對襟大袖衫,下穿長裙等,頭飾大都梳髻後垂髻、 梳長鬢、十字髻、雙丫髻、高髻插步搖、纈子髻等。

1. 笄,簪,釵,擿,華勝

笄是古時用以貫發或者固定弁,冕的。在《儀禮·士冠禮》中記載:「皮弁笄,爵弁笄。」鄭玄註:「笄,今之簪。」古代婦女經常使用笄來固定發髻。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時候就用笄將頭發綰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禮。《儀禮·士昏禮》:「女子許嫁,笄而禮之稱字。」鄭玄註:「笄,女之禮,猶冠男也。」《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而笄。」鄭玄註:「謂應年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

簪是由笄發展而的,是古人用來綰定發髻或冠的長針。可用金屬,骨頭,玉石等製成。後來專指婦女綰髻的首飾。擿,簪股,將頭部做成可搔頭的簪子,所以俗稱為搔頭。《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後宮人搔頭皆用玉簪。《後漢書·輿服志》有:「黃金龍首銜白珠,魚須擿,長一尺,為簪珥。」的記載。

釵,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用來綰住頭發,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上。五代五縞《中華古今注·釵子》:「釵子,蓋古笄之遺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為之,敬王以玳瑁為之,始皇又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鳳釵。」釵與簪是有區別的,發簪作成一股,而發釵一般作成兩股。

華勝,即花勝。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通常製成花草的形狀插於髻上或綴於額前。《釋名·釋首飾》:「華勝,華,象草木之華也;勝,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則勝,蔽發前為飾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暠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唐顏師古注;「勝,婦人之首飾也,漢代謂之華勝。」

2. 步搖

步搖,古代婦女附在簪釵上的一種首飾。《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也。」《後漢書·輿服志下》:「步搖以黃金為題……」王先謙集解引陳祥道曰:「漢之步搖黃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五采玉,以垂下,行則動搖。」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用:「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來形容楊貴妃。

古代婦女將頭發綰成髻鬟,用簪釵固定,以免髻鬟鬆散墜落。古代的簪釵形式繁多,用石,竹,玉,骨,金,銀等多種材料製成,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簪釵也有變化,從歷代遺留下的款式多樣的簪釵中可以看出其變化主要集中在簪首,常見的有:(1)圓頂形,簪身為圓柱體,頂端作球體或半球體,少數刻有旋紋;(2)花頂形,簪身與上相同,惟於頂端鏤鑿梅,蓮,菊,桃等花紋;(3)耳挖形以金屬或玉形成,簪身略扁,上端寬闊,至頸部明顯收束,並朝正面彎轉,形成耳挖,使一物具有兩種功用;(4)如意形,簪身作圓形或扁形,簪身朝前彎轉,呈如意頭狀;(5)動物形,簪首飾以飛禽走獸,常見的有龍,鳳,麒麟,燕,雀及游魚等。

這些形狀的發簪,發釵在各地的古墓中時有發現,例如:西安南郊惠家村唐大中二年(848年)墓出土雙鳳紋鎏金銀釵,另有鏤空穿枝菊花紋釵,形象豐美。廣州皇帝崗唐代木槨墓出土金銀首飾中有花鳥釵,花穗釵,纏枝釵,圓錐釵等,用模壓,雕刻,剪鑿等工藝做成,每式釵朵都是一式兩件,花紋相同而方向相反,可知是左右分插的。
3. 梳篦,鈿花

篦,一種比梳子密的梳頭工具。亦指用篦梳頭剔除發垢。唐李賀《秦宮》詩:「鸞篦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王琦匯解:「篦,所以去發垢,以竹為之,鸞篦必鸞形象之也。」

簪釵是用來綰住頭發的,而花鈿直接插入綰好的發髻起裝飾的作用。

鈿花,用金,銀,玉,貝等做成的花朵狀裝飾品。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玉》:「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鈿花用。」鍾廣言註:「鈿花:用貴重物品做成花朵狀的裝飾品,如金鈿,螺鈿,寶鈿,翠鈿,玉鈿等。」

梳篦在古時是人手必備之物。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風氣。

春秋以前的梳子,外形特徵基本一致,都是直豎形,梳把較高,橫面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

從戰國到魏晉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為主,造型多上圓下方形似馬蹄。

自魏晉在婦女頭上流行插梳之風,至唐更盛,這種梳篦常用金,銀,玉,犀等高貴材料製作。元稹在《恨妝成》中描寫:「滿頭行小梳,當面施圓靨。」王建的《宮詞》中也有「歸來別施一頭梳」的描寫,這些正說明這種插梳的風尚。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顯降低,其質料及裝飾視用途而別。宋朝以後,梳子的形狀趨於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時期的梳篦樣式,基本保持宋制。

耳環是在冶金技術產生之後出現的飾物。最原始的金屬耳環,大多以青銅製成,造型比較簡單,只要用一根粗銅絲彎制一下便成。

宋代耳環,繁簡不一。簡單者只以一根粗細各半的銅絲,彎製成一個圓環,尖端挑出向外。

明代耳環崇尚輕巧,通常以一根金絲彎製成鉤狀,在金絲的一端,穿上兩顆大小不等的玉珠,兩珠之上再覆一片金制的圓蓋,使整個造型像一個葫蘆,俗謂「葫蘆耳環」。

耳墜,是在耳環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一種飾物,它的上部是一個圓環,環上綴一組墜飾,因形得名,故曰耳墜。

鐲釧。鐲即手鐲,一般多戴在手腕;釧即臂釧,通常戴在手臂。

鏤空忍冬花結掛鏈銀香球,古代人用香末。後來香囊盛行,成為女孩子送給心上人的定情之物

關於各種發髻的圖片,樓主可以去這里看看,很全的 http://www.hanyinguan.com/bbs/viewthread.php?tid=155

如果樓主還不滿意的話,到這里看看不錯 http://wenku..com/view/4f5656fafab069dc5022013d.html,網路文庫,這里總結得很好的,希望對你有用

⑤ 形容古代女子的頭詞語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⑥ 古代小常識:古代美女別稱知多少

古代美女別稱
嬋娟:姿態美好的意思,後用來指美女。
千金:舊稱別人的女兒,含有尊貴之意。
花魁:百花的魁首,舊時指有名的妓女。
麗人:光彩照人,指美貌的女子。
佳人:指美人。
玉人:用來稱謂美麗的女子。
淑女:指溫和善良而美好的女子。
西施:美女的代稱。
尤物:指美貌的女子。尤,奇異之意。
青娥:指代青年女子。娥,「娥眉」的省稱。
糟糠之妻:貧困時曾共食糟糠度日的妻子,後專用作「自己的妻
子」的謙稱。
小家碧玉:舊時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
大家閨秀:舊時指有地位的大戶人家的秀麗女子。
絕代佳人:指當世無雙的美人。
二八佳人:指年輕美貌的女子。
妙齡少女:指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子。
半老徐娘:風韻猶存的中年婦女,後用來形容中年婦女仍保留青
年時的神態。
巾幗英雄:指才智出眾的婦女。
巾幗:古代婦女的頭巾和發飾,後作為婦女的代稱。
中國古代女子別稱在我國古代詩詞中,對婦女有很多代稱,這些代稱大多是從婦女的容貌和服飾兩方面著眼的,在此作簡要介紹。
①袖。本指女子紅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對酒吟》:「今夜還先醉,應煩紅袖扶。」
②紅裙。本指婦女穿的裙,也指婦女。如唐代韓愈《醉贈諾z書》:「長安眾富兒,盤饌羅膻葷;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
③紅粉。本指婦女化妝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
代李商隱《馬嵬》:
「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白成灰。」
④粉黛。本指婦女塗在臉上的白粉和畫眉用的青黑色顏料,
喻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
顏色。」
⑤蛾眉。本指女子細長而彎曲的眉毛,借為美人的代稱。如
唐代高適《塞下曲》:「盪子從軍事征戰,蛾眉蟬娟守空閨。」
⑥紅顏。本指婦女美麗的容顏,也代指美女。如清代吳偉業
《圓圓曲》:「痛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⑦裙釵。因婦女著裙插釵,因此稱婦女為裙釵。如清代曹雪
芹《紅樓夢》:「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
⑧巾幗。本指婦女的頭巾和發飾,後成為婦女的代稱。如清
代湘靈子《軒亭冤?賞花》:「新世界,舊乾坤,巾幗英雄叫九閽。」
古詩詞中美女的別稱:
佳人:《古詩十九首》:「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
玉。」
麗人: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玉人:謝枋得《蠶婦吟》:「不信樓頭所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
仙子:白居易《長恨歌》:「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嬌娘:李賀《唐兒歌》:「東家嬌娘求對值,濃笑書空作唐字。」
妖嬈:李商隱《碧瓦》:「他時未知意,重迭贈妖嬈。」
姝麗:柳永《玉女搖仙佩》:「有得許多姝麗,擬把名花比。」
驚鴻:陸游《沈園》:「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碧玉:萬楚《五日觀妓》:「西遊漫道浣春紗,碧玉今日斗麗華。」
蛾眉:白居易《王昭君》:「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
紅顏:吳偉業《圓圓曲》:「痛哭六軍皆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紅袖:韓《邊上看獵贈元戎》:「紅袖擁門持燭炬,解勞今夜宴華堂。」
紅粉:杜牧《兵部尚書席上作》:「偶發狂言驚滿座,兩行紅粉一時稀。」
傾國:白居易《長恨歌》:「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傾城:李商隱《北齊》:「巧笑知堪敵萬機,傾城最在著戎衣。」
中國女性稱謂多自古至今,中國女性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進步,
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贏得了廣泛的尊敬和愛戴。由此,在古籍詩文中
出現了許許多多對她們的尊稱、敬稱,美稱和雅稱。
「女士」,源於《詩經》「厘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
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
女子的尊稱。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
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
「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
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
「巾幗」,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藉以代表女
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把
婦女的頭飾遺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個女人。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
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學問並當過掌管宮廷王後禮儀、典籍、文件
工作官員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婦女的衣著裝飾,泛稱女性。多在小說、戲劇中
出現此詞。《紅樓夢》第1回:「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衩。」
「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稱謂。《詩
經·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齡少女」,指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子。
「絕代佳人」,指當世無雙的美人。「燕趙多佳人,美者顏
如玉」,故對年輕美麗的女子總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麗
人」、「玉女」、「嬌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稱。
「掃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櫛進士」,指才華橫溢的女子。
「冶葉倡條」,指輕狂嬌艷的女子。
「軟玉溫香」,指溫柔年輕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拋棄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古樂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之句。
美麗而堅貞的婦女被稱為「羅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婦女被稱為「無鹽」。尊稱別人的女兒為「千金」、「令媛」、「女公子」。
稱別人的妻子為「太太」、「夫人」,此外還有「會閫」、「室人」、「令間」之稱。稱自己的妻子為「賤內」、「內子」、「內助」、「中饋」、「糟糠之妻」等等。在女子稱謂中,「母親」是最偉大而高尚的。清《冷廬雜識》中載:《爾雅》對母親稱「妣」,《詩經》稱「母氏」,《北齊書》稱嫡母為「家家」,《漢書》列侯子稱母為「太夫人」。其他記載還有:帝王之母稱「太後」,官員之母稱「太君」,一般人之母稱「媽媽」。

⑦ 形容揚首,形容美女抬頭,那個詞。。

螓首

螓,一種像蟬的小蟲."螓首"是用以形容當時女子的面容之美的.前人歷釋為額角豐滿. qín shǒu 螓首 1.喻指女子美麗的額方而廣如螓。形容女子貌美。2.指女子。3.借喻美好、精採的東西。 (語出《詩經·衛風·碩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臻首

形容美麗的面容。 出自網路小說,具體出處現在暫時無從查詢。 最早出現在「臻首輕抬,小嘴微啟」這句描述的應用中。 註:辭海中無此詞。 【詩經·衛風·碩人】中有: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臻首出現在網路小說中應是對螓首的誤解,實際上就是一個錯別字。

⑧ 古代對女子身體各部位稱呼是什麼

古代對女子身體統稱為「玉體」。

1、女子的手稱為「青蔥玉指」;

2、女子的腰稱為「細柳蠻腰」;

3、女子的脖子稱為「粉頸」;

4、女子的頭發稱為「烏鬢(bìn)」;

5、女子的胸稱為「胸上雪,從君咬」;

6、女子的牙齒稱為「朱唇」;

7、女子的嘴唇稱為「皓齒」;

8、女子的眼睛稱為「杏目」;

9、女子的眉毛稱為「柳眉」。

(8)古代美女的頭稱作什麼首擴展閱讀:

古代對女子各個年齡的稱謂:

1、2~3歲—孩提;

2、7歲—髫年;

3、幼年—泛稱總角;

4、10歲以下—黃口;

5、12歲—金釵之年;

6、13歲—豆蔻年華,

7、15歲—及笄之年;

8、16歲—碧玉年華;

9、20歲—桃李年華;

10、24歲—花信年華;

11、出嫁—梅之年;

12、30歲—半老徐娘。

⑨ 女人的頭發(古代)又叫什麼名

發髻指頭發盤在頭頂的發結,特指女性的各種發型。
發鬢就是發際髻是將頭發歸攏在一起,於頭頂、頭側或腦後盤繞成髻。盤髻成椎狀者,又稱「錐髻」、成螺絲形的稱「螺髻」、盤髻較小的稱「髻」。
鬢角 耳朵前邊長頭發的部位。亦指長在那裡的頭發
發鬢 1.亦作"鬂發"。亦作"鬂發"。 2.鬢角的頭發。 3.在耳朵前面的一綹頭發或一簇卷發 線,鬢角就是耳朵前面那點頭發 對頭發就稱「發」,但不同年齡段稱呼不同,如「髫」指兒童輕軟披散的頭發,「鬟」指婦女梳的環形發,「黃發」指老人,「青絲」「烏絲」指青年女子的發,「髻」指盤成各種形狀的發。但不是朝代不同稱

閱讀全文

與古代美女的頭稱作什麼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疫苗沒打怎麼健康碼顯示打了 瀏覽:763
從化太平鎮和增城中新經濟哪個好 瀏覽:524
湖北經濟學院自考畢業做什麼 瀏覽:981
女羊配男雞婚姻出現婚姻破財什麼原因 瀏覽:136
如何學好經濟學百度文庫 瀏覽:234
愛情里心要怎麼樣才能不斤斤計較 瀏覽:680
山東出省需要健康碼在哪裡辦理 瀏覽:600
怎麼提升婚姻濃度 瀏覽:532
原神無妄坡有什麼故事 瀏覽:735
美女吃飯吃的什麼菜啊 瀏覽:928
有智有謀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564
經濟學有什麼論文期刊 瀏覽:383
獅子座女生的愛情觀是什麼樣子 瀏覽:216
婚姻合配更不差是什麼意思 瀏覽:427
哪些電影講的是愛情 瀏覽:476
美女呀想買衣服怎麼買呀 瀏覽:463
腎臟是否健康如何判斷 瀏覽:222
是什麼樣的愛情讓我遇見這樣的你 瀏覽:33
佛說什麼人最幸福 瀏覽:967
聽到女人在想什麼就幸福了 瀏覽: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