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西子是什麼
西施,子姓施氏(生卒年不詳,一說卒於前473年),一作先施[1],本名施夷光[2],春秋時期越國美女,一般稱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句無薴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薴蘿村)[3]。出身貧寒,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秀媚出眾,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㈡ 「西子」是指什麼
1、指西施,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詳見詞條西施。
2、指春蘭名品。瓣型:水仙瓣。特徵:梅形時三瓣圓緊,長腳收根,瓣肉厚,軟蠶蛾捧,分窠,小劉海舌;荷形時三瓣頭圓,長腳收根、放角,半硬捧,大圓舌,舌上綴有兩條紅色粗條。花容豐麗,翠綠色,苞葉紅紫色,葉尖鈍。
3、指妻子。北方如徐州等地方,有稱妻子為"西子"。
4、指西湖。
(2)四大美女為什麼叫西子擴展閱讀:
西施(生卒年不詳,一說卒於前473年),一作先施 ,本名施夷光 ,春秋時期越國美女,一般稱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句無薴蘿村。出身貧寒,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秀媚出眾,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越王勾踐在對吳國戰爭中失利後,採納文種"伐吳九術"之四"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於薴蘿山下得西施、鄭旦二人。並於土城山建美女宮,教以歌舞禮儀,飾以羅 ,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於都巷。
三年學成,使范蠡獻於吳王。吳王夫差大悅,築姑蘇台,建館娃宮,置二女於椒花之房,沉溺酒色,荒於國政,而寵嬖西施尤甚。勾踐滅吳後,西施隨范蠡泛五湖而去,不知所終。一說沉江而死,一說復歸浣江,終老山林。
㈢ 施夷光為什麼要叫西施
西施原名夷光,是戰國時代越國薴羅山施姓樵夫的女兒,因家住西村,所以叫西施。
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稱西子。天生麗質。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
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
(3)四大美女為什麼叫西子擴展閱讀:
西施有「沉魚」之貌,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被她的美麗吸引,看得發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所以後世用「沉魚」來形容女子的美貌。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沉魚為先。國色天香四大美女,西施居首。西施幼承浣紗之業,故世稱「浣紗女」。
後人為紀念這位忍辱負重,以身許國的絕代佳人,就在薴蘿山下修建了西施殿。唐開成年間(公元836-840 年)著名詩人李商隱寫下「西子尋遺殿,昭君覓故村」的詩句;稍後,女詩人魚玄機又有《西施廟》詩。這些是目前能見到的關於西施殿的最早文字。
㈣ 西子是哪一位四大美女之一
西子,指西施。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㈤ 「西子」是什麼意思
西子【xī zǐ】
指西施,北方指妻子,還可指西湖,以及春蘭名品。
㈥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西施。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第一位。
西施,原名叫做施夷光,是越國美女,一般稱她為西施,後人尊稱她為西子。
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薴蘿村,很小的時候就跟隨母親在浣紗江邊,所以又被人稱為浣紗女。她天生麗質、秀媚出眾,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6)四大美女為什麼叫西子擴展閱讀:
在公元前496年,吳國伐越,越國首敗,兩年後,在伍子胥等精明將領的指揮下,吳國再次打敗越國。
這回,越王勾踐只好乞和投降,並被吳王夫差帶到吳國侍奉吳王。所謂卧薪嘗膽,那越王勾踐也算是個能屈能伸的人,在國破被擒後,他處處討好吳王夫差。
好不容易被放回越國,他也睡在柴堆上,每日舔一下懸掛在頭頂的苦膽,潛心謀求滅吳計劃。後來,范蠡告訴勾踐,吳王淫而好色,宰佞以曳心,並獻計,不如給他製造個溫柔鄉,使他惑亂沉湎,不領政事。
據說,范蠡派人各處尋找美女,後在越國薴蘿山浣紗溪邊的一個村子裡看到了西施,見其靈秀可人,就一並招了。
經過培訓,西施被送往吳國,用盡渾身解數討好吳王夫差。吳王也的確上鉤,還對她寵愛異常,有求必應,更大興土木,在虞山北麓築姑蘇台,在靈岩山建館娃宮,終日沉湎酒色。
吳王昏庸,吳國勢力自然衰退了,雖說有伍子胥這等能人,但前有西施旁敲側擊,後有伯嚭挑撥離間,吳王對伍子胥早就不再信任。
之後,勾踐幾番伐吳,終於打了翻身仗。所謂 一雙笑靨才回面,十萬精兵盡倒戈,西施可謂光榮完成使命,范蠡的美人計也非常成功。
而此次計謀除了利用西施,據說還找了絕代佳人鄭旦等來助攻,給吳王設了一個巨大的局,最終成為史上最經典的美人計之一。
㈦ 西子是指什麼人物
西子是指的是西施。
欲把西湖比西子中的西子指的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無論是淡雅妝飾,還是盛裝打扮,西施都一樣美麗動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話,那麼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樣美不勝收。
「欲把西湖比西子」出自宋代的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一詩。原文: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含義
以絕色美人喻西湖,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別致,情味雋永。但就才情橫溢的詩人而言,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詩思偶到的神來之筆,只是一時心與景會,從西湖的美景聯想到作為美的化身的西子。
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像西子應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當其設喻之際、下筆之時,恐怕未必拘泥於晴與雨二者,何者指濃妝,何者指淡妝。欣賞這首詩時,如果一定要使濃妝、淡妝分屬晴、雨,可能反而有損於比喻的完整性、詩思的空靈美。
㈧ 西子是指什麼人物
西子是指
西施。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天生麗質,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1]
」,講的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2]
,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之美譽。
㈨ 「西子」是什麼意思啊
西子:西施,春秋時代越國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之首。
【出處】《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宋代: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譯文】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麼得十分適宜。
(9)四大美女為什麼叫西子擴展閱讀
1、《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創作背景
蘇軾於1071年—1074年(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西湖景物的詩。這組詩作於熙寧六年(1073年)正、二月間。
2、《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鑒賞
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游賞,開始時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緻,讓他都很欣賞。他說:天晴之時,西湖碧水盪漾,波光粼粼,風景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濛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緻。
「瀲灧」,波光閃動。「空濛」,煙雨迷茫。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無論是淡雅妝飾,還是盛裝打扮,西施都一樣美麗動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話,那麼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樣美不勝收。
㈩ 西子是指古代西大美女那一個
西子,指西施,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越州培公故鄉)。天生麗質,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
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