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叫周易
《周易》又稱《易經》,在我國在世界的影響都極為深遠,但卻是秦漢後直至今日無人真正通曉的上古典籍。《周易》分為經部和傳部,經部之原名就為《周易》,是對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義的揭示和相應吉凶的判斷,而傳部含《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系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七種十篇,稱之為「十翼」,是孔門弟子對《周易》經文的註解和對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論述。
周易概述
據傳,《周易》的誕生地就是現在的世界遺產城市安陽市。羑里城位於安陽市區南10公里處。易卦系統最基本的要素為陰陽概念,而陰陽概念包括陰陽的性質和狀態兩層意義。如果不理會陰陽的狀態,只論及其性質,則可以用陽爻(-)和陰爻(--)表示陰陽。將上述陰陽爻按照由下往上重疊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個基本卦,稱為八經卦。再將八經卦兩兩重疊,就可以得到六個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稱為六十四別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稱。如果再考慮陰陽的狀態,則陰陽概念又進一步劃分為「老陰,老陽,少陰,少陽」四種情形,可以用「X,O,--,-,」四種符號分別代表之。六十四別卦每一卦的每個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種陰陽狀態,於是全部易卦系統就共有4096種不同的卦。如果將陰陽性質構成相同的各個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種分系統,可以稱為某某卦系。《周易》經部文字說明的內容就是對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徵意義的解釋以及相應的人事吉凶判定(稱為占斷)。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條內容是相應的全靜卦的占斷,其後的六條(乾坤卦系有七條)內容是順次排列的對相應卦系一爻動的卦的占斷。秦漢以後的易學對此都存在錯誤或者說模糊的認識。
占筮及《周易》一書起源於甲骨卜的實踐,或許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寫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辭。後來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繼承了孔子對周易的發現,著了《易傳》。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李斯將其列為醫術占卜書而倖免於難。
《周易》中運用八卦預測信息的方法的發明,正是我國人民具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真實寫照,他們在實踐和好地認識社會、改造社會、推動社會不斷的向前發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個儲存量很大的信息庫。
《周易》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為中華文化之根。易道講究陰陽互應、剛柔相濟,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久歷眾劫而不覆,多逢畏難而不傾,獨能遇衰而復振,不斷地發展壯大,根源一脈傳至今,是與我們民族對易道精神的時代把握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難之事,不是求助於偶像,而是運用通過八卦今昔信息預測的科學方法,預測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關信息,對一切做到心中有數,有備無患,從而更。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古人用它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反映當前現象,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然而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學方法之前所依託的一種手段,並不是真正的科學。雖然有些理解與科學相符,那是因為這個理解正好有科學合理性,但就不能因為說它是科學的。只能當它是一種文化。
現今,我國的易學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無重大進展,理論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亂,實際應用容易趨向神秘主義。上述狀況嚴重歪曲了易學的學術地位,阻礙了中華易學良性化發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學的真正價值。
《周易》是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經典,它認為世界萬物是發展變化的,其變化的基本要素是陰(--)和陽(—),《周易·系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世界上千姿百態的萬物和萬物的千變萬化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周易》研究的對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為根本。三才又各具陰陽,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說卦》:「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剛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為純陽之卦,坤為純陰之卦,乾坤是陰陽的總代表,也是陰陽的根本,孔子在《系辭》中說「乾坤其易之門邪」,「乾坤其易之蘊邪」。《易緯·乾鑿度》中說:「乾坤者,陰陽之根本,萬物之祖宗也。」通行本《周易》本經排序以《序卦》的次序為基礎,而以乾、坤兩卦為首。《系辭》開篇即雲:「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文言》是專門論述乾坤之卦德的傳文,並將乾坤之德性引申發揮至人文道德范疇。說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兩卦,也是《周易》陰陽哲學的基礎。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8Og3MQvk5oQWySZCDLw9Gw
❷ 女人學易經有什麼後果
古人認為易經是玄學,女人是陰,會被它的好然傷害。即使關上門,也會傷害別人傷害自己(所謂的美女煩惱)
❸ 易經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叫易經
《易經》是我國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經典,據說是由伏羲的言論加以總結與修改概括而來(同時產生了易經八卦圖),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叫《易經》沒有為什麼,就像你有一個乳名一個大名一樣。
《周易》即易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作為占卜之用。《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簡介
《易經》為眾經之首,大道之源,包含著深邃的宇宙、人生哲理,是一切決策、行動的依據。現在人們來學習周易更多的是取它所具備的占卜這一功能,學來用以預知過去未來,趨吉避凶。
因為易學就是陰陽變化之學,而陰陽變化是自然界及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所以說,學好周易對於我們的生活和每個人的人生,都會產生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
❹ 易經是什麼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
《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含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
《易經》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群經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
(4)美女什麼叫易經擴展閱讀:
不管是在傳統時代,還是在現代社會,不管是學院派,還是江湖派,各種各樣對於《易經》的解釋,其實都和普通人無關,這恰恰是對《易經》最大的誤解。《易經》本來就是普通人學問。
顧炎武曾說『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三星在戶』,婦人之語也;『月離於畢』,戍卒之作也;『龍尾伏辰』,兒童之謠也』。意思是說這些典籍里的名詞,看起來艱深古奧,其實都是普通人的日常用語。
顯然,這句話說的是三代以前,三代指的是夏商周,那個時代的普通人,對於天文歷法都很熟悉,而天文歷法,恰恰是《易經》一個很關鍵的立足點。
❺ 易經是什麼
易經yì jīng
《易經》是我國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經典,據說是由伏羲的言論加以總結與修改概括而來(同時產生了易經八卦圖),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
如果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一本關於「卜筮」之書。「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一、《易經》名字的解釋:
《易經》一般又稱為《周易》。
<一>、關於《周易》的「周」字,歷來有很多種說法:
1、有人認為:「周」是「易道周普無所不備」的意思。因為易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籠罩萬事萬物,所以卦爻的含義,自然是周延普遍的。
2、有人認為:《周易》是指周朝。周朝為一般人所接受,因為很多人都認為《周易》的「周」字就是朝代的名稱。
<二>、關於「易」字的解釋有很多,但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1、上日下月為易。「易之為字,從月從日陰陽具矣。」、「易者,日月也。」、「日月為易,剛柔相當。」
2、金鳥,大日,生命。「易,飛鳥形象也。」
3、蜥蜴變化為易。「易,即蜴。蜥蜴因壞境而改變自身顏色,曰之易,取其變化之義。」
4、化繁就簡則為易。《簡易道德經》:「簡則簡,易則易。簡則簡之易,易則易之簡,萬物皆在一簡一易中矣。"
5、《系辭》則說:「生生之謂易」。
6、清代的陳震著《周易淺述》則將「易」的定義分為兩種:
⑴、交易:陰陽寒暑,上下四方之對待是也。
⑵、變易:春夏秋冬,循環往來是也。
7、此外,「易」歷來有一名含三義的說法:
⑴、簡易,即「易」雖包羅萬象,但有一個最簡化的公式或「模式」,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可以裝進這個「模式」里,都可以用這個「模式」來說明。即「大道至簡是也」。
⑵、變易,即「易」是講變化之道的,也就是講「辨證法」的。
⑶、不易,即「易」雖講變化,但這變化之「道」卻是永恆不變的,也就是可以「以不變應萬變」。
究竟「易」為何義,下面我們不妨從「易」字的由來、及其形體的發展變化,來作較為深入的分析、探討。
<三>、關於「易」字在我國文字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對其形體變化和其字義的理解基本有以下兩種意見和觀點:
1、第一種觀點認為:「易」字是個象形字。
⑴、「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體,就像頭朝上的一條「蜥蜴」。
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體,就更像「蜥蜴」的樣子了。
⑶、「易」字在小篆中的形體,與金文相似。
⑷、「易」字是現代楷書的寫法和形體。
此種觀點認為:「易」字原指「蜥蜴」之「蜴」,其本義為「變化」。當「易」字被假借為「交換」、由「交換」又引申為「改變」之義之後,那麼當「蜥蜴」講的「易」就寫作「蜴」了。「易」字還可以當「容易」講。
這就是認為《易經》中的「易」,是「蜥蜴變化為易」觀點的理論依據。
2、另外一種觀點認為:「易」字是個會意字。
⑴、「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體,最初是左邊三點,中間一條長弧線,右是半個圓圈。或左邊是半個圓圈,中間一條長弧線,右邊三點。(在古文中,同一個字,不少是正反互寫的。)
其形義解釋為:
①、半個圓圈是半個太陽;
②、中間的長弧線是一條擋住太陽的浮雲;
③、旁邊的三點是從雲縫里透射下來的陽光。(也可以說是表示多雲的「多」,因為古人以「三為數之眾,九為數之極。」)
是故,「易」字的原義是「乍晴乍陰」之意。
甲骨卜辭里常有「易日」、「不其易日」。「易日」是「好天氣」,「不其易日」就是「天氣不好」了。
「易」由其本義「乍晴乍陰」,後又引申出「變換」、「交換」、「更易」、「交易」等義。
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體,是以甲骨文中的形體為基形發展過來的。半邊的太陽、散射的陽光都沒有變,只是把蔽日的浮雲的長弧線、變為先向左拐、後向右彎的弧線罷了。而太陽里像「鳥的眼睛」的那一點,其實就是我們所見的日中的「黑子」。(此形乍看也像飛鳥之形,這也就是認為《易經》中的「易」,是金鳥,大日,生命。「易,飛鳥形象也。」觀點的理論依據和由來。)
⑶、在秦代的小篆中,「易」字的上部已經變成方形的「日」,弧線的下部和三點陽光已訛變為「易」下的「勿」了。
⑷、於是「易」這個會意字,沿循小篆中「易」字的形體、發展成為漢代的隸書之「易」和現代楷書的「易」了。
綜上所述,我個人比較贊成「上日下月為易」、「易之為字,從月從日陰陽具矣。」的說法。這是因為:
1、《易經》是揭示、論述、反映自然(天地)之大道發展、變化規律的經典書籍。
2、日月即代表天地,亦即代表陰陽,此種說法比較吻合《易經》八卦構成和排列的規律法則,及其內涵的核心思想。
3、無論哪種說法、觀點,都不能否認「易」的「變化」之含義。日月象數蘊含交替、變化之義。
但無論是什麼樣的解釋,說《周易》是講陰陽兩種勢力相互作用、產生萬物、「剛柔相推,變在其中」,都是不錯的。
到了西漢,儒家學派將《周易》與《詩》、《書》、《禮》、《樂》、《春秋》等奉為經典,並稱「六經」。於是《周易》又被稱為《易經》。
<四>、關於「經」字的解釋:
1、、「經」字的由來及發展變化:
「經」字原是個象形字,沒有「糹」旁,只有「巠」。
⑴、在金文中,「巠」字的下部是織布時撐線時用的「工」,上部的三條曲線就是織布的「經線」之形。
⑵、在小篆中,為了使其「經線」的詞義更為明確,所以又在其左增加了表意部分「糹」,這樣「經」字就變成了左形右聲的形聲字了。
注意:「糹」同「糸」,不能讀作(sī)而應讀(mì),由於人們誤認為「糹」同「絲」,已經習慣地將「糹」也讀成(sī)了。
「糹」字是個象形字。
a、「糹」字在甲骨文中,就像一小把絲檸在一起之形。
b、「糹」字在金文中,其形體和在甲骨文中的形體大體相同。
c、在小篆中,其形體和甲骨文、金文中的形體也基本相同。
d、「糸」是楷書的寫法。
e、「糹」是簡化字的形體。
宋朝研究《說文解字》的學者徐鍇說:「一蠶所吐為『忽』,十忽為「絲」;『糸』,五忽也。」
可見「糹」(糸)是極細小的絲(二分之一絲)。
「糹」(糸)字的本義就是「細絲」。
《說文》:「糹,細絲也。象束絲之形。」
⑶、「經」是楷書的寫法。
⑷、「經」是簡化字。
2、「經」字的詞義解釋:
⑴、「經」字的本義是指織布的縱線,跟「緯」相對。
《文心雕龍·情采》:「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其大意是:經線正,緯線才能成;文章的內容定好了,文辭才能流暢。
⑵、後來從「經緯」之義又引申為南北東西之義,南北謂之「經」;東西謂之「緯」。
《考工記·匠人》:「國中九經九緯。」
⑶、因為沒有「經」正,也就沒有「緯」成。所以「經」是主要的。人體氣血通路的主幹也就稱為「經」,如:「經脈」、「經絡」等。
⑷、同理,也正因為「經」的重要,所以記載一定階級最高思想道德標準的書籍、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或宣揚宗教教義的書籍,就稱為「經典」、「經書」等。
《唐書·經籍志上》:「四部者,甲乙丙丁之次也,甲部為經。」也就是說,古代在圖書目錄中,以甲乙丙丁為次序,甲部的書籍均為經典。
⑸、古通「徑」。
……等等。
3、所以「經」字在《易經》中所蘊含的意義應該包括:
⑴、通「徑」字,路徑、途徑、門徑。即辨別、反映、揭示、掌握事物發展變化之軌跡、規律的方法。
⑵、事物發展變化的軌跡、規律。
⑶、對事物發展變化之軌跡、規律的認識、心得體會、心經。
⑷、論述事物發展變化之軌跡、規律的主要、重要的思想理論、經典。
二、《易經》的產生:
1、《易經》產生的年代:
關於《易經》的產生年代,目前說法不一,據學者們考證,應該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說是七千年前,而成書的年代則是在商末周初。
2、《易經》的起源:
而關於《易經》的起源,傳統上則一般認為《易經》起源自「河圖、洛書」。
傳說在遠古時代,黃河出現了背上畫有圖形的龍馬,洛水出現了背上有文字的靈龜,聖人伏羲因此畫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湯陰縣北】,又根據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繹出了「後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並進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並作卦辭和爻辭。《易傳》是春秋時期的孔子所作。
所以《易經》又有「人更三聖,世歷三古」的說法。意思是說:《易經》的成書,經歷了上古、中古、下古三個時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個聖人完成。
3、歷史上的《易經》,據說有三種,即所謂的「三易」:
⑴、一曰《連山》,產生於神農時代的《連山易》,是首先從「艮卦」開始的,象徵「山之出雲,連綿不絕」。
⑵、二曰《歸藏》,產生於黃帝時代的《歸藏易》,則是從「坤卦」開始的,象徵「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表示萬物皆生於地,終又歸藏於地,一切以大地為主。
⑶、三曰《周易》,產生於殷商末年的《周易》,是從「乾、坤」兩卦開始,表示天地之間,以及「天人之際」的學問不同。
《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失傳,我們看到的易經也就只有《周易》一種了。
三、《易經》的成書時代:
1、成書於春秋時期:郭沫若說:天地對立觀念,在中國思想史上出現很晚;周金文中無八卦的痕跡,甚至無「地」字;乾坤等字古書中很晚才出現......。足見《易經》不能早於春秋時期。
2、成書於西周初年:張岱年根據卦爻辭中的故事,如「喪牛於易」,「喪羊於易」,「高宗討鬼方」,和「帝乙歸妹」,箕子之明夷」等,都是商和西周的故事,周成王以後的故事,沒有引用,推論《易經》成書不能晚於成王時代。
3、成書於殷周之際:金靜芳等認為,《易經》是殷周之際的作品。他們肯定「卦出於筮」。古之巫史逐年總結占筮活動的大量記錄,經過篩選整理,寫成《易經》。有的學者還從中國思想發展的邏輯進程和殷商之際社會矛盾中考察《易經》的成書時代,也認為是殷周之際。
四、《易經》的內容:
《易經》包括《經》和《傳》兩大部分:
1、《經》分為《上經》和《下經》。《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離、坤、兌這八卦重疊演變而來的。每一卦由掛畫、標題、卦辭、爻辭組成。
每個卦畫都有六爻,爻又分為陽爻和陰爻。陽性稱為「九」,陰性稱為「六」。從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個卦畫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標題與卦辭、爻辭的內容有關。卦辭在爻辭之前,一般起說明題義的作用;爻辭是每卦內容的主要部分,根據有關內容按六爻的先後層次安排。
2、《傳》一共七種十篇,分別是:《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辭》、上下篇、《說掛》、《雜掛》和《序掛》。
【古人把這十篇「傳」叫做「十翼」,意思是說「傳」是附屬於「經」的羽翼,即用來解說「經」的內容的。】
⑴、《彖》是專門對《易經》卦名和卦辭的注釋。
⑵、《象》是對《易經》卦名及爻辭的注釋。
⑶、《文言》則專門對乾、坤二卦作了進一步的解釋。
⑷、《系辭》與《彖》、《象》不同,它不是對《易經》的卦辭、爻辭的逐項注釋,而是對《易經》的整體評說。它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對《易》的產生、原理、意義、及易卦佔法等等方面,全面、系統的說明。它闡發了許多從《易經》本義中看不到的思想,是《易經》的哲學綱領。其內容博大精深,是學《易》的必讀之篇。
⑸、《說掛》是對八卦卦象的具體說明,是研究術數的理論基礎之一。
⑹、《雜掛》則是將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錯的形態、兩兩相對的綜卦和錯卦,從卦形中來看卦與卦之間的聯系。
⑺、《序掛》則講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五、《易經》的宇宙思維模式:「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一種宇宙思維模式,它是《易經》哲學思想體系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
《易經》的最高理想,就是實現「天人合一」的境界。
《易經》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在《易經》看來,天地間的萬物均「統」之於天,地與天相輔相成,不可缺一。但地畢竟是「順從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個自然界。
盡管人作為天地之所「生」、只是萬物中的一個自然成員,但人畢竟不同於萬物。因為人有「仁義」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這就決定了人在天地萬物之中,負有一種神聖的使命。
用《易經》的話來說,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類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在獲得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條件的同時,更要「裁成」、「輔相」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義,從而達到人之生命目的。
《易經》的這種「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維模式,充分注重了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
六、《易經》的總體哲學思想:「陰陽」。
《系詞》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是我國古代哲學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經》的總體哲學思想,是《易經》內涵的核心所在。
1、《易經》卦象的核心:
《易經》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陰、陽二爻兩個符號的基礎上的,這兩個符號按照陰陽二氣消長的規律,經過排列組合而成八卦。
八卦的構成和排列,就體現了陰陽互動、對立統一的思想。八卦又經過重疊排列組合而成六十四卦,陰陽就是其核心。
2、事物的兩個方面:
除了「卦」本義上的一陰一陽,《易經》還將「陰陽」當成事物的性質及其變化的法則,把許多具體的(自然的和社會的)事物都賦予了「陰陽」的涵義。
⑴、從自然現象來看:「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暑為陽、寒為陰,明為陽、暗為陰,晝為陽、夜為陰,……」。
⑵、從社會現象來看:「男為陽,女為陰,君為陽,民為陰,君子為陽,小人為陰,……」。
除以上兩個方面的現象外,《易經》對自然和社會中共有的現象也以「陰陽」來解釋,並賦予其「陰陽」的涵義。如:剛、柔,健、順,進、退,伸、屈,貴、賤,高、低,等等。
依上述,《易經》認為:無論是社會生活,還是自然現象,都存在著對立面,而這個對立面就是「陰陽」。
七、《易經》的根本精神:「生生之謂易」。
《系辭》中的「生生之謂易」,是對「易是什麼」的最好回答,也是對「易」的根本精神的最透徹的說明。
1、「易」以「生生」為基本的存在方式。
「易」就是「生」,而「生生」則是一個連續不斷的生成過程,沒有一刻停息。它並沒有由一個「主宰者」來創造生命,而是由自然界本身來不斷地生成、不斷地創造。天地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以「生生」為基本的存在方式。
2、「易」表現著宇宙的生化過程。
「易」的這個生成過程,表現的就是宇宙的生生化化。
宇宙是從混沌未分的「太極」發生出來的,而後有「陰」、「陽」,再由陰陽兩種性質分化出「太陰」、「太陽」、「少陰」、「少陽」等四象,四象又分化為八卦。
八卦的八組符號代表著萬物不同的性質,據《說卦》的解釋:「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
這八種性質又可以用「天、地、風、山、水、火、雷、澤」的特徵來表示。
由八卦又分出六十四卦,但並非說到了六十四卦,這個宇宙的生成過程就完結了,實際上仍然可以展開。所以六十四卦最後兩卦為「既濟」和「未濟」,這說明事物發展到最後必然有一個終結,但此一終結卻又是另一新的開始。
❻ 易經是什麼東西
《易經》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始。《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簡易、變易、不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演譯自然運行的內在特徵與規律,解讀陰陽的交替變化描述世間萬物。
《易經》包括《連山》、《歸藏》、《周易》,《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周易》是唯一有傳至後世的經文。
(6)美女什麼叫易經擴展閱讀:
1、《連山》是以四季六氣為旺衰指引,以六甲值符為吉凶判辨之坐標,以三元九運為時空轉換。不同於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剋的客觀論來指導概念論的辯證方法。其先天八卦圖,以艮(山)為首,主要講陰陽卦的對峙。
2,、《歸藏》,傳統認為是商代的《易經》,魏晉以後已經失傳,《歸藏》有四千三百言,多已佚失,保留下來的,只有六十四卦的卦名,爻名。
3、《周易》,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
❼ 什麼是易經
在中國所有的經典當中,最重要的一部經典,叫做《易經》,通過學習這部經典,培養了無數的人成為優秀的傑出的人才,這本書的起源非常的不簡單,有兩句話,叫做「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每古三千年,所以易經將近有九千年的歷史;而這個「三聖」事實上遠遠不止三聖,最早寫《易經》的人是伏羲氏,伏羲氏「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伏羲氏死了以後呢?神農氏作;神農氏死了以後呢?黃帝作;黃帝死了以後,堯帝接著作;堯帝死了以後,舜帝接著作;舜帝死了以後大禹接著作;大禹死了以後周文王接著完成;周文王死了,他的兒子周公接著往下作,這個過程大家可以數一數,八九位聖人,周公死了以後孔子接著往下作。
孔子在編訂經典方面做出非常了不起的偉大的貢獻,孔子見到《詩經》的時候,《詩經》有三千多首,所以他說我們的後人想把三千首詩經學完,那個難度太大了,所以他大筆一揮,現在《詩經》還有多少首?對,三百零五首。他看到《春秋》,他覺得,哎呦,這個《春秋》不行,我必須重新寫一部《春秋》。他看到《尚書》,看到《禮記》,他都覺得有問題,進行修改。唯獨當他看到《易經》,他有沒有進行修改呢?大家知不知道?他一個字都沒改,而且寫了十篇文章去贊美她去解釋她,這叫十翼。「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要不是孔子,我們到現在可能就真的完全讀不懂《易經》了。
《易經》的重要,可以用四句話來注釋,第一句叫做「群經之首」。首,是指其重要性,要超過所有其他的經典;也指其源頭的作用,中國所有的經典,可以說,起源都是《易經》;第二句,是「文化之源」,中國文化,儒釋道醫,每一個文化派別,它的源頭都在《易經》。比如說中醫,大家知道中醫講陰陽,講辯證施治,陰陽的概念就來自於《易經》,七日來復也出自《易經》,中醫開葯一般都是開七副;第三句,是「智慧之海」,裡面充滿智慧,通過學習,可以增長我們的智慧;第四句,是「生命寶藏」。我們會給大家講講這個智慧的方面。
《易經》的起源非常不簡單,在中國所有的經典中,有一個現象,一部經典,凡是由聖人寫的,其能量都非常大,而且必須是由聖人寫的才能叫做經。我們知道《道德經》很好,對不對,是老子寫的,老子就是聖人,所以《道德經》非常有能量,由一個聖人寫的能量就非常大了,那麼由很多位聖人共同寫的經典會會怎麼樣呢?我們有一句話,「讀雜書萬卷,不如真經一部」,這個真經指的就是《易經》,讀《易經》要比讀其他一萬本雜書都強。
歷史上有很多人對《易經》給了很高的評價,比如說葯聖孫思邈說過「不知易,無以言太醫」,一個醫生沒有學過《易經》,不能說是一個真正的好醫生。「不知易,不可為將帥」,這是唐代名相虞世南說的話,一個人不懂《易經》不能當宰相,不能當統帥,這些話可以換個角度,「不知易不可言軍事」、「不知易不可言教育」,這些話都是成立的。那麼我們回過頭看一下,我們的醫生有幾個讀過《易經》、讀過《黃帝內經》的?很少。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有幾個讀過《易經》的,學過「蒙卦」的?很少,同樣也很少。所以我們的教育,醫療,房地產,是壓在我們身上的,新的三座大山,我們怎樣才能推翻這三座大山?所以聽到今天的課一定會有很多收獲,一會我們會告訴大家如何輕松地解決這三座大山的問題。這是從很多方面,告訴我們,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易經》不知成就了多少優秀的、傑出的人才。
現在我們來看看《易經》到底有什麼作用。
《易經》的思維方法,我們可以簡單地給大家講一些,讓大家體會《易經》的應用之妙。《易經》最簡單的思維叫做陰陽思維,《易經》最基本的思想,就是陰陽。大家不要小看這陰陽兩個字,非常有用,比如說陰陽就是白天跟黑夜,大家說,每天,是不是白天完了就是晚上?黑夜完了以後呢?就是白天,這就是晝夜更替,就是陰陽,對不對?那自然界有這樣的現象,在我們人身上,在我們的人生當中,會不會也有這樣的現象?大家思考一下,當你工作很難開展,領導也不重視你,群眾也不理解你的時候,大家想想這是在黑夜還是在白天?如果是黑夜,那麼黑夜之後是什麼?一定會有白天,這就是自然規律,對不對?但是我們很多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會怎麼樣呢?會想不通,他認為我的黑夜到了,永遠都是黑夜了,所以他會選擇一個高樓,跟這個世界拜拜。這種人天天都有啊,天天都有這樣的人,他不知道原來黑夜之後還是有白天的,他認為自己的人生永遠都是黑夜,因為他沒有這個晝夜更替的概念,沒有陰陽的概念,陰陽是會轉換的。所以即便我們知道這一點點概念,現在每年自殺的的幾十萬上百萬人,只要聽過我們的課,知道了這個晝夜更替的概念,我相信自殺率最少會降低一半。(熱烈的掌聲)
我們也看到,在座的有男的,有女的,對不對?男人是剛,女人是柔,對不對?我們中國有一句成語叫什麼,說明剛柔的關系,叫以柔……剛。(底下很多人回答「以柔克剛」)如果沒有聽過我的課,大家克就克了,聽完我的課之後,我希望在大家的腦海里,能把「以柔克剛」這個詞永遠的忘掉。因為《易經》的觀點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是相伴的,剛柔是相濟的,所以說明剛柔關系的這句成語,正確的答案應該是「以柔濟剛」。我們女同志比較細心,男同志就比較粗心,這正是你可以彌補他的不足之處,所以你不要老是說你的愛人:「你怎麼這么粗心,怎麼就不能跟我一樣細心?」因為他就是這個特性。我們男同志比較勇猛剛強,力氣大,勇敢,所以家裡半夜如果有人敲門,不知道是不是小偷,不知道是不是壞人,這個時候男同志要勇敢地去開門,你不要躲在床上,嚇得要命,說:「老婆,趕緊去開門,我害怕!」(場下觀眾大笑)剛柔是要相濟的,是互相彌補的。抬東西很重,一般都是男人抬,對不對,男同志要主動去做這些事情,所以這個剛柔相濟對我們的家庭生活是很重要的。可是我們看看,現在我們滿世界的人都不懂剛柔相濟,只知道以柔克剛。(全場笑聲和掌聲)如果我們能夠明白這個剛柔相濟的道理,家庭就會變得更加溫馨,要和諧很多。老公很晚回來,你應該關心他,「老公,是不是工作很累啊,我倒杯水給你喝,我幫你打洗腳水,好不好?」是不是?你要去幫助他,你不要亂想,「哼,這么晚回來,是不是又跟哪個小蜜去哪裡了?」(場下大笑)這就是克的思維,老是去想壞的東西,我們現在的人基本上是這樣,這就是剛柔之用。
這種應用還有很多,有動靜之用,有大小之用,有善惡之用,因為時間不允許,不能一一的去講,但是大家聽一聽就會感覺到這種陰陽思維的作用,對我們就是很有幫助,而《易經》不僅僅是陰陽思維,他的思想是八面的,叫八卦思維,一個人如果有八卦思維,應該說是很有智慧的。我們下棋的人知道,假設你下棋能夠看到三步到五步,大家想想,他下棋是很厲害的,對不對?如果能提前看八步,可能南寧市的冠軍都是你了,我們很少人能夠看到那麼多步的。我們每一個人,代表的都是八個方面。我自己是一個面,我的敵手是一個面,我有妻子是我的一個側面,我有孩子是另一個側面,還有我的朋友是一個側面,所以對於每一個人,首先你的正方就代表四個方面,你的反方同樣有四個方面。解決問題的時候,如果一個方面解決不了,可以找其他方面來解決。這個八卦思維的思想我們好人經常不會用,但是壞人很會用。大家有沒有發現,如果有個壞人去行賄,找到局長,局長不理他,他會找誰,他會找局長太太,局長太太又不理他,他馬上會找誰,找局長的孩子,找局長的朋友。這個方面壞人很會用,但是我們好人可能反而不行,要解決問題,找局長,局長不同意,完了,走不下去了,這就是不懂運用,不會靈活運用。我希望好人能夠更加會運用這個八卦思維,壞人最好不會用。這個八卦思維很有用,我為什麼知道毛主席很懂《易經》呢?毛主席有一首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所以這個八是很有意思的,懂得三八,很了不起,我們的累積法也是三八,三大綱領,八項原則。毛主席編的這首歌,叫《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遵守的就是三八原理。我們以後在別的地方看到有三八的,要小心,這個人肯定是懂《易經》的,你不懂的話要好好跟人家學習。
更多內容訪問空間。
❽ 易經裡面娟是什麼意思
1.娟形(形聲。從女,從肙,肙亦聲。「肙」意為「細小的」、「小巧的」。「女」與「肙」聯合起來表示「小巧的女子」。本義:身材小巧的女性)2.同本義娟然如拭。――明·袁宏道《滿井游記》又如:娟好(秀麗);娟麗(秀麗);娟潔(秀麗,清雅);娟魄(月亮的別名);娟嫵(清秀嫵媚)3.同「娟娟」。姿態柔美的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唐·杜甫《寄韓諫議注》遇一二八女郎,姿致娟娟,顧之微笑,似將有言。――清·蒲松齡《聊齋志異》4.同「娟娟」。始出西南樓,纖纖如玉鉤。未映東北墀,娟娟似娥眉。――鮑照詩5.同「娟娟」。明媚貌月光娟娟,照見眾齒。――魯迅《集外集拾遺》6.娟juān秀麗,美好,多指姿態美:~秀身材。~ ~美姿。為女和肙的組合體。女,不用多說。7.肙:拼音:yuān。說文解字註:小蟲也。從肉囗聲。一曰空也。[1]8.亦用來形容排泄物包含韻律、形態可嘉的美感:。~ ~細便。~ 糞其姣。3詳細字義編輯1.從象形字上看,肙,即象小蟲的頭和身軀。而最貼切的把肙的形體與女性身體的柔美(像小蟲一樣伸展自如,是不是傳說中的水蛇腰呢)結合起來的就是「娟」字了。娟:嬋娟也。從女肙聲。嬋娟:嬋娟,態也。宗教學名詞,後多用於姓名,宗教中指陰陽學中小巧美麗的女孩出自《陰陽書》[2]中「焜耀琳琅姿,雨洗娟娟凈。王孫昱珠彈,王侯珀螻蟻。」的句子。姓名用此字在古代認為和五行相關系陰陽學秘法之一,用昱珀在添「木靈御幣,集古兵要,故實除蝗」三個押契,古人認為可除難,求財。台灣、香港、新加坡、韓國、日本依舊還有此種風俗。2.是什麼樣的態呢?形容姿態曼妙優雅。唐˙孟郊˙嬋娟篇:花嬋娟,泛春泉;竹嬋娟,籠曉煙。元˙沉禧˙一枝花˙天生瑚璉套˙梁州曲: 腰肢裊娜,體態嬋娟。亦作:嬋媛。中國傳統文化的慣用手法是由物及人,由此得到別樣解釋:美女、美人。唐˙方干˙贈趙崇侍御詩: 卻教鸚鵡呼桃葉,便遣嬋娟唱竹枝。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出: 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分影照嬋娟。 或稱為 婢娟 。[1]4常用片語編輯1. 娟媚 juānmèi[graceful] 姿態可愛、嬌媚蘭竹娟媚 2. 娟秀 juānxiù[beautiful] 秀麗;清秀美好書法娟秀5典故編輯自從出現了嫦娥奔月,由此又把月亮冠以雅稱,認為月宮里住著美人,所以就以嬋娟指代月亮。唐˙劉長卿˙湘妃詩: 嬋娟湘江月,千載空蛾眉。 宋˙蘇軾˙水調歌頭˙詞: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至於嬋,即是關於單字的解釋。說文解字註:大也。從吅。難道意為大蟲?笑曰:觀當今女性,果真與大蟲無異。
❾ 易經是什麼意思
直到現在,人們對【易】中最重要的一個字,缺少認識。這個字就是「易」。易的意思是「換」。古代「易子而教」。現在說的「貿易」。易的意思就是換。易經就是「交換法」。一些人把易的意思當作」變化」 。把易經當作卜卦的書,應是研究方向的錯誤。如果易經是卜卦用的,那麼就不應該叫做易經,而叫做卜經或算經。 在上古時代,交換比較簡單,以物易物。也用不著交換法或商業法。所以我們必須研究「易」的是什麼東西。當時最重要的交換,就是孩子——也就是婚姻。因為交換孩子是部落結盟的最主要的手段。我們知道古代結盟需要「易質」。也交換人質。我把兒子給你,你把兒子給我。咱們的關系就密切了。古代各部落之間必須有一個重要的「易」,就是婚姻,就是交換孩子。A部落的孩子給B部落當女婿。B部落的孩子給C部落當女婿。 如果這樣看,八卦就很容易解釋。八卦就是各部落互相之間換孩子的規則。也就是8個部落,結成一個聯盟,互相換孩子(婚配)。但是換要有一個規則,以使保持適當的親屬關系,不能造成近親婚配。八卦的特點就是正好在8個部落之間婚配,不會產生共祖(外祖)現象。這也正好符合現在的婚姻法。這里說的上古時代的婚配,據目前對原始婚配的研究,應該是同輩混合婚。也就是A部落的所有同一輩的男孩子,都送到B部落,和B部落的同一輩的女孩婚配。這一輩分內部自願混交。近代發現的原始部落中,一般都有「長屋」,也就是年輕一輩住的地方。他們男女住在一起,實行自願混交。當然他們的孩子算是下一輩。不能和他們住在一個長屋裡。這個下一輩不知道父親是誰,他們都有一種父母標志,比如AB。 只有按八卦的辦法,才可能使所有的人都沒有共祖(外祖)的可能。也就是符合現在的婚姻法。這是數學規律。四家和六家都不行。至少需要8家。當然,如果部落聯盟增加到更多的部落,就可以把八卦圖擴大,就是現在的六十四卦。 八卦和陰陽魚的畫法,也說明了這一用途。陰陽就是兩性,互相交和的形狀就是交配,圓形就是聯盟,各自中間有一魚眼,就是我孩子給你,你的孩子給我。八卦代表八個部落。按卦相把孩子送給卦相相對的一方。 上古母系時代,對婚配的規則,極為重視。比後來的父系社會要重視的的多。因為父系時代實際上是一夫多妻時代。主婦,也就是大老婆,不是主要生育者。孩子大多是小老婆生的。小老婆可以從各種地方找來,主要靠戰爭中搶來或買來。不用交換。易經也就沒用了。 易經也有占卜之用。所謂卜,就是小棍子,一端有一個記號,放在筒子里,大家抽簽。這是部落聯盟分配任務的辦法。艱苦或危險任務,必須抽簽。大家知道青紅幫都實行這種規則。那個部落抽到了死簽,就當敢死隊。卜和前仆後繼的仆,也就是仆告的仆,有關聯。仆的意思是拿著拚命簽的人。仆告也就是讓大家知道什麼人要拚命了。但是有時候可能成功地完成任務而不死,於是人們就把事情記下來,看看有什麼因素讓人死,或讓人不死。就有點算命、看相,看風水的意思了。這也就是最古老的歷史紀錄。所謂算命,也不是憑空想像,一定有先例——歷史紀錄。所以歷史記載,也正是算命的依據。 我們看看古代小說,比如紅樓夢,說的是清朝的事情,比較晚近,但是仍然留著這種部落家族聯盟的影子。比如賈王薛史四大家族,就是聯盟。他們的聯盟就是用互相婚嫁來維持。這種聯盟關系可以非常緊密。據歷史學家說,賈家(曹家)虧空,欠朝廷銀兩很多,本該治罪,靠其他幾家湊錢補交,才逃脫被治大罪。但是他們是四家而非八家,所以必然造成共祖(外祖)現象。比如寶玉和寶釵結婚,他們共外祖。寶玉和黛玉結婚,他的祖是她的外祖。 八卦制度可能在母系時代盛行。那時候各部落交往最主要的,就是基因和文化的交流。所謂基因交流,就是「易子而婚」。最好就是按易經八卦得方式易。人到了其它部落,文化當然也就帶去了。所以那時候文化交流很順暢徹底。是人類最有成效的文化發展期。所有糧食作物都是那個時代培植出來的。到了到孔子那時候,母系時代早已經消失了。只剩下一些母系時代的文化遺產,易經是最主要的一個,(老子是另外一個,但易經混進大量夫系時代的成分)。但是孔子對這東西也不知道怎麼用,或者,依稀記得其抽簽的作用。兩千年來人們研究使用易經算卦,都是受孔子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