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額頭中間有紅色圓點是什麼東西 叫什麼
古代女生額頭中間點一顆紅叫點頰,是為了使妝容看起來更加艷麗,女生更加明媚的一種化妝手段,後來慢慢進化成花鈿,也就是在額頭正方畫上各種花卉等圖案。
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以金、銀等製成花形,在唐朝十分流行。花鈿除了梅花狀外,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
『貳』 古代的美女為什麼額頭上有個紅點
硃砂吧......為了漂亮,古時候這樣做是一種化妝方式,一種說法是在武則天時期的才女上官婉兒因為喜歡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受到武則天的懲罰,罰她在臉上刺字,也就是叫做「黥qiong刑」。但上官婉兒懇求施行者將刺青的顏色改為硃色,並刺成梅花形狀,而且刺在額頭上,後來連武則天都為她的才華所折服,這種刺字也逐漸在民間流行開來,人們競相模仿,後來慢慢簡化成一個紅點了。還有一種說法是古代一位公主在梅花園小憩,醒來後額頭上飄落了一朵梅花,並且弄不掉了,於是被人們所模仿....
『叄』 古人的花鈿是什麼為何古代的女子都喜歡貼花鈿
中國古代社會,流行的許許多多的優秀文化,而許多文化都流傳至今。我們如今在許多古裝劇當中,經常能看到一些演員額頭上畫有紅色花鈿,這其實是對古代妝容的一種傳承。那麼古人的花鈿到底是什麼呢?為何古代女子都喜歡貼花鈿呢?這其實是與古代的風俗與審美有關,並且花鈿最早的起源始於臉上的紅斑有關。這種妝容在唐朝極為流行的同時,也是人們審美觀的一種體現。
現在社會很少能看到花鈿的背影,而這份背影只能存在於古裝劇當中。花鈿在唐朝最為繁盛,到宋代女子的服裝色彩就更加偏於暗淡、樸素。可以說花鈿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它之所以能流行起來,正是受當時環境的影響。也正是這眉間的一抹花鈿,曾經使多少人為之嘆服。它總是給人數不盡的萬種風情,讓人能夠忍不住的目光停留幾分。
『肆』 為什麼很多古裝劇美女額上都會有三瓣紅點求解。 答得好,一定加懸賞。
這應該上官婉兒發明的 叫紅梅妝
《控鶴監秘記》中說武則天將上官婉兒倚為心腹,甚至與張昌宗在床榻間交歡時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兒免不得被引動,加上張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地心如鹿撞。一天,婉兒與張昌宗私相調謔,被武則天看見,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兒前髻,傷及左額,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臠,罪當處死。」虧得張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婉兒因額有傷痕,便在傷疤處刺了一朵紅色的梅花以遮掩,誰知卻益加嬌媚。宮女們皆以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額點紅效仿,漸漸地宮中便有了這種紅梅妝 。
『伍』 古代女子在眉心點的朱紅叫什麼
1、紅點就是吉祥痣
是古時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起源於南朝宋,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以金、銀製成花形,蔽於發上,是唐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首飾。花鈿的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
『陸』 古代女子的硃砂痣是怎麼點的
硃砂痣 (紅色細胞痣)
「 痣」在醫學上稱作痣細胞或黑素細胞痣,是表皮、真皮內黑素細胞增多引起的皮膚表現。如果是高出皮面的、圓頂或乳頭樣外觀的或是有蒂的皮疹,臨床上叫作皮內痣;略微高出皮面的多為混合痣;不高出皮面的是交界痣。 痣是先天形成的,有紅痣和黑痣,終身不變。 紅痣是人體氣血的精聚,所以紅痣者多為吉。 硃砂痣即紅痣,但又有很多歧義。
種類
守宮砂
1、簡介
少女白藕般的手臂上點一顆鮮艷的紅痣,以驗證女人們的貞操,在古代是常見的,叫「守宮砂」。不明舊理的人,以為「守宮」就是守住那神聖的一方妙處。
2、來歷
實際上「守宮」是晰蠍的一種,軀體略扁,脊部顏色灰暗,有粟粒狀的突起,腹面白黃色,口大,舌肥厚,四足各有五趾,趾內多皺褶,善吸附他物、能遊行在直上的牆壁上,就是大家常見的「壁虎」。古老相傳,用瓦罐一類的東西把壁虎養起來,天天喂給它丹砂,大概吃到七斤丹砂的時候,就把它搗爛,用來點在女人的肢體上,殷紅一點,只要沒有發生性關系就終身不滅,一有性生活立即消失得無影無蹤。但只能用在未結婚的女子身上,已婚婦女是絕對不靈驗,這種辦法是在宋代隨理學的興起而得到推廣的。
吉祥痣
1、簡介
印度的女人額頭上要有一顆硃砂痣, 原本是印度教中祈福的裝扮,是用硃砂點上的,可以保護這個女人和她的丈夫。
這個紅點在印地語里叫:Bindiya(賓迪亞),據說Bindiya最初是模仿吻痕才點的後來就象徵消災避邪,逢凶化吉。
2、做法
按照傳統的做法,要用硃砂、糯米和玫瑰花瓣等搗糊,點在眉心。
3、特點
女的是圓形的,男的是長形的。印度女孩大都用盒裝的了,用的時候就貼在前額上,不但方便,而且顏色多種多樣,還有不同的造型,可以搭配不同顏色的衣服和首飾。
4、注意
A、一般硃砂點的顏色代表一定的意義,未成年的女孩是黑色的,結婚的女子是紅色的。
B、傳統上紅色是印度教的已婚女姓的裝扮,所以,如果是寡婦就不能點。但是,有時到廟裏拜拜時,他們也會為你點上紅點的,此時,不分男女,都可以看到大家額頭上有個點。
C 、如果看到是紅色的圓點,通常就是已婚。而看到的是各色不同形狀的,就是裝飾。
D、吉祥痣是印度婦女、小孩的一種裝飾,其顏色不同,形狀各異,在不同情況下表示不同含意,但總的講,它是喜慶、吉祥的象徵。
【附】
從前,吉祥痣用紅色,是女子已婚的標志。未婚的姑娘或寡婦不能使用。 今天情況發生了變化,人們認為,在額頭上點個紅志非常時髦,因此,不管是印度教痣徒還是其他教徒,已婚,還是未婚,甚至幾歲的女孩,也都開始點紅色吉祥痣了。
『柒』 古代女人額頭為什麼點三個紅點
古代女子額頭眉毛中間有三點 這個叫做花鈿。
南朝《宋書》中寫,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在正月初七日仰卧於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樹被微風一吹,落下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落在公主額上,額中被染成花瓣狀,且久洗不掉。宮中女子見公主額上的梅花印非常美麗,遂爭相效仿,當然她們再也沒有公主的奇遇,於是就剪梅花貼於額頭,一種新的美容術從此就誕生了。這種梅花妝很快就流傳到民間,成為當時女性爭相效仿的時尚。五代前蜀詩人牛嶠《紅薔薇》「若綴壽陽公主額,六宮爭肯學梅妝」,即是在說這個典故。到了隋唐一代,花鈿已成了婦女的常用飾物。至宋朝時,還在流行梅花妝,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簾隙,佳人半露梅妝額,綠雲低映花如刻。」
古代還有一種在面頰貼花鈿的化妝術,稱為面靨或笑靨。相傳三國時期,吳太子孫和酒後在月下舞水晶如意,失手打傷了寵姬鄧夫人的臉頰,太醫用白獺髓調和琥珀給鄧夫人治傷,傷愈之後臉上留下斑斑紅點,孫和反而覺得鄧夫人這樣更為嬌媚,很快宮廷、民間就興起了丹脂點頰,而且流傳到後世。梁簡文帝詩:「分妝開淺靨,繞臉傅斜紅。」即在形容這種妝飾,詩中的斜紅是一種和面靨配套的面飾。面靨在唐朝時依然風行,高承《事物紀原》中記載:「遠世婦人喜作粉靨,如月形,如錢樣,又或以朱若燕脂點者,唐人亦尚之。」從南熏殿舊藏的幾位宋代皇後像中可知面貼花鈿在宋代猶有餘風。
從形象資料看,花鈿的質地形狀千差萬別。最簡單的花鈿僅是一個小小的圓點。復雜的有用金箔片、珍珠、魚腮骨、魚鱗、茶油花餅、黑光紙、螺鈿殼及雲母等材料剪製成的各種花朵形狀,其中以梅花最為多見。這可能是承壽陽公主梅花妝的遺意。五代後蜀孟昶妃張太華《葬後見形》寫「尋思往日椒房寵,淚濕衣襟損翠細」,詩中的翠鈿是用翠鳥的羽毛製成的。宋代陶谷所著《潸異錄》中說:「後唐宮人或網獲蜻蜓,愛其翠薄,遂以描金筆塗翅,作小折枝花子。」 這是用蜻蜓翅膀做花鈿了。
此外,花鈿還有許多復雜多變的圖案,如牛角形、扇面狀、桃子樣等,而更多地是描繪成各類抽象圖案,疏密相間,勻稱得當。這種花鈿貼在額上,宛如一朵朵絢麗鮮艷的奇葩,把女子妝扮得雍容華麗。近來反映唐宮生活的電視劇不少,無論是高陽公主、太平公主、武則天還是楊貴妃,在前額上都有一個紅色或金色的小飾物,有的就像用顏色點了個花點,那就是所謂花鈿了。
花鈿的顏色豐富多彩,其顏色取決於花鈿的質料,如金箔片為金色,閃爍反光;黑光紙為黑色,煙煙閃亮;魚腮骨為白色,潔凈如玉。其他根據圖案需要繪上各種顏色的,更是爭奇斗妍,絢麗多采。最為奇特的是一種「翠鈿」,它由各種翠鳥羽毛製成,整體花鈿呈青綠色,晶點閃閃,清新別致。唐溫庭筠《南歌子》詞「臉上金霞細,眉間翠鈿深」,五代後蜀張太華(孟昶妃)《葬後見形》詩「尋思往日椒房寵,淚濕衣襟損翠細」,都是指的這種希罕飾物。
有趣的是粘貼花鈿的膠是一種很方便的呵膠,此物一經呵氣便發粘,相傳是用魚瞟製成的,粘合力很強,可用來粘箭羽。婦女用之粘貼花鈿,只要對之呵氣,並蘸少量唾液,便能溶解粘貼。卸妝時用熱水一敷,便可揭下。其方便程度直比現在用的不幹膠,但卻比不幹膠的粘貼強度高。
理解了花鈿為何物,回頭看白居易的詩句就更顯凄涼,花鈿雖然是用膠貼在額頭上的小飾物,本不應該惹人注意,輕易也不會自己脫落,那麼為什麼會「委地」呢?顯然貴妃在被勒死的過程中是有過掙扎的,死的過程應該是慘不忍矚,詩人像是輕描淡寫地寫上一句「花鈿委地無人收」,其中隱含著無比的凄慘,不曉得花鈿為何物,就不會對這句詩有更深的理解。
望採納
『捌』 有沒有人知道唐朝女子額頭上的那個東西是什麼,好漂亮
唐代女子額頭上的妝容稱為花鈿。在唐代,花鈿除圓形外,還有種種繁復的形狀。花鈿,是將剪成的花樣,貼於額前。唐李復言《續玄怪錄·定婚店》說韋固妻「眉間常貼一鈿花,雖沐浴、閑處,來嘗暫去」。剪花鈿的材料,有金箔、紙、魚腮骨、鰣鱗、茶油花餅等多種。剪成後用魚鰾膠或呵膠粘貼。從出土傳世文物圖像材料所見,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